為什么你完成不了周末的計劃?

怎么了?

周五傍晚,下班回家的路上,你信心滿滿地對自己說:“這個周末我一定要過得有意義!明早6點起床,出門晨跑兩公里,然后吃個早點,回家讀讀昨天剛到的《財富自由之路》,再寫一篇讀后感。下午總結一下上一周的工作經驗,看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回到家,你洗了個熱水澡,把疲憊的身軀拖到了床上,不久便進入了夢鄉。

周六早上6點。鬧表響了。“啪!”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你掀開了被子,跳下了床,關上了鬧表。坐在床上,看著窗外,你心里的兩個小人突然開始打架了:

--“要不,再睡會?”

--“不行,按照你的計劃,現在你應該出門跑步了!”

--“可是我現在好困啊,昨天工作那么累,今天就多睡會嘛。”

--“既然做了計劃,就一定要執行!”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就再睡一小會。”

-- “......”

慢慢地,那個堅持執行計劃的小人喊不動了,你的斗志被睡意洗刷地一干二凈。“砰!”你倒在了床上。

隨著一個大大的懶腰,你睜開了雙眼。一看表,已經9點了。嘆了一口氣,你對自己說:“今天晚上早睡,明天早上一定早起!”從床上爬了起來,洗漱完,看著窗外高掛的烈陽,你對自己說:“算了,今天先不跑了,明天一定跑!”你坐在了書桌前,拿起了《財富自由之路》。剛看完一頁,你的手機突然響了。你拿起來一看,是騰訊新聞:“震驚!99%的中國人都還蒙在鼓里!” “啪!” 《財富自由之路》落在了書桌上。“明天一定看,”你對自己說道。瞬間,你心中的愧疚感輕了不少。一天很快渾渾噩噩地過去了。晚上躺在床上,你嘆了一口氣:“明天,明天一定都補回來。”

周日早上6點。鬧表響了。“啪!”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你掀開了被子,跳下了床,關上了鬧表。坐在床上,看著窗外,你心里的兩個小人突然開始打架了......

一天又渾渾噩噩地過去了。晚上躺在床上,你嘆了一口氣:“下個周末,下個周末一定不會再像這個樣子了。”


為什么?

究竟為什么,工作日作息標準,時間把控嚴格,做事高效的你,到了周末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1、缺乏外力監督。

在平時,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有形中或無形中受人監督。早上九點上班,如果你十點才到,老板應該不會太高興吧?月末的工資,你也不一定還能拿那么多吧?上班的時候,其他同事都在認真工作,唯獨你拿個手機,一會看看新聞,一會聊聊QQ,同事們看你的眼光怕是會少幾分尊敬吧?

但是當你周末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這些還存在嗎?

2、堆積效應。

當你完成計劃表上的一件事的時候,你心里會有一份成就感;反之,就是挫敗感和愧疚感。

如果一件事沒有完成,所產生的挫敗感和愧疚感就會影響還沒有做的下一件事,使之更難以完成。這樣累積下去,往往就會導致一整天一事無成,心中還滿是愧疚與自責。

3、總給自己找退路。

早上起不來床,是因為“平時睡太晚,周末補個覺”。手機不離手,是因為“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關心時事”。書讀不進去,是因為“平時文案讀的太多,大腦疲憊了”。

最可怕的是——“明天再說”。



怎么辦?

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確保自己的周末得以充分利用呢?

1、主動尋找外力監督。

如果你想跑步,那就去健身房;如果你想讀書,那就去圖書館;如果你想持續寫作,那就參加007不寫就出局活動。來自外界的監督,無論是無形的還是有形的,都會對你計劃的成功執行起到極大的幫助。

2、利用好堆積效應。

如果一天中的第一件事沒有做成,其帶來的負面情緒可能會讓你這一天都一事無成。但是相反地,如果第一件事就做的很成功,其帶來的正能量很有可能為你接下來的所有事提供動力,進而讓你的一整天大放光彩。

3、別給自己留退路。

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時,不要試圖用一些借口來安撫自己的愧疚感。你一定要勇敢地問自己:“我究竟在逃避什么?” 所謂的“明天再說”更是天方夜譚。現在放在你手邊,你都不做的事,明天你就會做了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