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20日的下午,我在辦公室里熱火朝天地接待著上級單位過來的檢查組,一會兒續茶,一會兒麻利地準備檢查資料。
手機一直在桌子的一角充著電,已經許久沒有被我垂憐??诟缮嘣锏臅r候我端起了水杯一邊喝水一邊無意識地翻看著手機。
突然發現爸爸的微信頭像顯示著鮮紅的“2”字,點開來的有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幾乎要停止了呼吸。
爸爸在15點52分的微信里寫著:
“今年的生日是個灰色的生日,心酸,你媽的病復發了!”
“能托人找醫生嗎?”
就在這兩條微信的上面,還有我發的一個大笑的表情,是說周六周日給爸媽買鞋子的事。
7月20日是爸爸的生日,7月18日是媽媽的生日。
可惜我一個都沒有記住。
7月19日的早上,我照例給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才被媽媽提醒明天是爸爸的生日,還被提醒這個月是閏月,按照老家的習俗女兒得給爸媽買鞋子,周圍人家的女兒們都開始置辦了。
我當即愧疚難當,同時立刻意識到,前一天便是媽媽的生日,而我完全忘記了。
爸媽只過農歷生日,每次我都是提前在手機里定下個提醒事項,才能準時地向爸媽發送生日祝福。
這一次,我連提前查日期寫提醒都忘了。
當時我連連向媽媽保證周六回去給他們補過生日買鞋子,媽媽卻輕描淡寫地說買鞋子的機會多的是,現在回來天氣太熱了,等涼快點再說吧。
誰知今天就收到了爸爸這樣的一條微信。
5年前媽媽舌根部長出黃豆粒大小的腫塊,病理檢測屬于惡性淋巴瘤。
艱苦的化療放療之后,媽媽的身體大不如前,好在心態陽光,有一幫廣場舞的舞伴,日子過得倒也有滋有味。
但在我的心里,總是感覺有一顆定時炸彈。
如今,炸彈果然爆炸了。
我感覺到自己抓著手機的手在顫抖,我不顧身邊忙碌的同事和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檢查工作,快步走出辦公室,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撥通了爸爸的電話。
電話里爸爸的語無倫次讓我感覺到他心里的壓力,他說媽媽舌頭上的老地方又長了個瘤子,縣醫院化驗的結果不太好,為了進一步進行分型確診,還需要把切片送到省人民醫院做病理會診。
我有每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給媽媽打電話的習慣,這幾天媽媽照常接聽我的電話,我居然完全沒有聽出異樣,媽媽也對自己身體的問題只字未提。
其實早在前幾天,媽媽舌頭上的瘤子就在縣醫院切除了,這幾天舌頭上縫的線還沒有拆除。
2
我撥通了正在上班的老公的電話,老公立即聯系了他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希望可以找到熟識的醫生。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我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講電話的場所也在廁所、樓梯間來回變動。
在廁所的時候,我正掛著眼淚紅著眼睛蹲在地上看手機,突然從門外進來了一個熟人,她剛準備給我打招呼,看到我情緒不對,立馬本能地問道:
“怎么了?”
我勉強地笑著搖搖頭,對方立馬知趣地哦了一聲離開了。
再回到辦公室的時候,我的心神不寧引起了部門經理的注意,他悄悄地把我叫到走廊里,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我本來以為自己可以隱藏地很好,結果稍微有人問起,心里就潰不成軍。
還沒說話,我的眼淚就刷刷往下掉,我哽咽著把媽媽的情況和部門經理說了。
這一次的眼淚流出來后,我的心情平復了一些。
我開始回想這一年來發生的事情,從姐夫在工地上突發腦溢血,到公公騎電動車下鄉被汽車撞到肋骨骨折,再到媽媽的病復發。
我深深地覺得這是一個多事之秋。
尤其是媽媽的病,最讓人茫然無助。明明知道這是一個很難治愈的疾病,卻依然寄希望于奇跡的發生,甚至一直期待這是一個誤診。
那天回去的路上,我看到白發蒼蒼滿臉皺紋身子彎得像蝦子的老太太的時候就在想,多希望媽媽也能有這么老的時候,哪怕更丑一點也不要緊。
媽媽很顯年輕,56歲連皺紋都幾乎沒有,身材豐滿體型勻稱,初次見面的人一般都不相信媽媽的年齡。
而現在,我是多么希望能看到多年后媽媽老去的樣子。
3
再翻開媽媽的微信,我看到媽媽下午剛發的一條朋友圈:
“我要再一次戰勝病魔,大家給我加油!”
這之前我常困惑,為什么疾病會找上我們,為什么會是我的媽媽,為什么讓我遇上這樣的事情?
如今等到疾病再一次來敲門,再看到媽媽依然這么樂觀堅強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釋然的感覺。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生命本就是一場修行。
這一次,在化療之前,媽媽豪情萬丈地說:
“我爭取再活5年!”
讓人聽了既欣慰又心酸。
在媽媽治療后康復的這5年里,媽媽從未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她看到的只有世間的美好。她交了比從前更多的朋友,和朋友們輪流到鄉下的特色飯店請客,她不僅跳廣場舞,還去參加各種活動走穴演出。
她自己錄了很多廣場舞的視頻,上傳到網上邀請親戚朋友們觀看。每每我把視頻分享給周圍的人看,都能引起一片驚異的眼光,他們覺得他們自己健康的媽媽都做不到這樣,更何況我的媽媽還生過病化過療。
很多人覺得生過癌癥做過放療化療的人就應該每天呆在家里歇著,最好是長年臥床接受別人的照料。
媽媽卻從未這樣想過也沒這樣做過,除了化療期間身體實在虛弱,其他時候媽媽操持家務從沒有含糊過,家里來了客人也依然是她操辦一大桌菜。每次農忙期間,婆婆下鄉去弄莊稼,媽媽還完全承擔起了照顧兩個外孫女的責任。
曾經聽過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說是最忌諱把患有癌癥的人當作病人,處處照顧著小心伺候著,這樣其實是最不利于病情的緩解。越是什么都不讓病人干,病人就越把自己當病人,越是覺得自己的病生得嚴重,也就越不利于恢復。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完全當作正常人看待,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揮自己的功能,最好讓他們幫點忙,這樣他們覺得自己活著是有價值的,才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
否則一旦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個拖累,除了給最親的人添麻煩外,其他什么都做不了,他們越會感到絕望。
應用在媽媽的身上,我覺得特別有道理。所以雖然5年的時間很短,但當醫生看到我媽媽的病例時依然很驚異,5年的生存率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而我覺得,個體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以媽媽的修行,她一定還可以再活很多個5年。每一個5年,都是我們賺來的額外的5年,甚至每過一天,我們都會偷著笑出聲來。
從前我想,“為什么會是我”,如今我想,“為什么不是我”,世間那么多人,你也只是平常人一個,為什么上天要對你如此優待?
4
有些很殘忍的事情,如果處理得當,是會讓你修行得更好的。
曾經看過勵志講師、心理咨詢師李智華的成長經歷,她遇到的很多事情,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她生長在一個母親患有精神病的家庭,3個月大的時候被大火燒斷雙手,2歲的時候學會用腳吃飯,6歲的時候學會用腳寫字,卻在該上學的年紀因為殘疾被學校拒之門外。
一年級的時候她在學校班級的窗外偷偷地聽課,有一次居然隨口說出了教室里的孩子都沒有回答上來的問題,從此被允許在班級里和其他孩子一起聽課。后來在教育局的領導視察學校的時候被發現,從此獲得了正式上學的機會。
然而在初中畢業之后,她再一次失學了,原因是高中不屬于義務教育。
就在她失學不到半個月的時候,她患有精神病的母親再次走失,在尋找了兩個月多之后,終于在在一個河灘上找到了和冰面融為一體的母親的尸體。
在經歷了失去至親的徹骨之痛之后,她一度陷入半迷離狀態,不吃不喝,每天只能靠輸液過活。
但最終,父親的堅強和慈愛幫助她度過了這個艱難的時刻。為了成為農村人眼里“能干”的人,她學會了用腳做飯、喂豬、種菜、鋤地、縫補棉被,在秋收最忙的時候,她還學會了開農用四輪拖拉機。
在做了兩年家庭主婦之后,在媒體的幫助下,她再一次獲得了上學的機會,先上中專,再通過自學考上大學,后來又考上了中科院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并獲得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的資格,如今已是一名優秀的勵志講師。
在一次演講中,她說道: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和力量。”
“在生活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是否能夠戰勝它,如果戰勝了,你就是生活的強者?!?/p>
“即使生活不熱愛我,我也要熱愛生活,最終讓生活愛上我。”
在我看來,李智華的每一步,都是一次修行,每一次的磨難,都讓她的臂膀更強壯,心智更健全,她度過了如此多的劫難,也獲得了很多常人的一生都難以企及的成績。
5
我們很多人,是沒有這樣蜿蜒曲折、歷盡磨難的一生的,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擁有著一帆風順的幸運的一生。
我們朝九晚五的工作,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我們做著味同嚼蠟的工作,處理的基本都是瑣事,也遇不到什么風險。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孩子的奶粉尿布,洗衣做飯,我們在每天的重復中消耗著時光。
我們以為,我們的生活與修行完全搭不上邊。
正念導師卡巴金有這樣一個故事,他在年少的時候很想去遠方出家,他覺得青燈古佛才是修行,而生活耽誤了很多修行的時間。
后來他的孩子出生,他每天要給孩子換尿布,收拾玩具,哄孩子睡覺,做很多瑣碎的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修行的生活枯燥艱難,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什么不把生活當作一種修行呢?
從此,他以鄭重其事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這些大大小小的瑣事,他發現,他的生活沒有變,但他的心靜下來了,他和孩子的關系也愈來愈親近。
所以,無論是苦難的人生,還是平淡的生活,每一種生活都是一場修行。
和病魔抗爭是修行,失去至親是修行,競聘失敗是修行,應付重復的工作和生活同樣是修行。
所以,關注當下,過往不戀,全心投入,認真對待每一個當下與你相處的人,認真去做當下你正在處理的事務。世界不在遠方,它就在我們眼前。
所以,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去珍惜,真心地去對待,虔誠地去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