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讀寫訓練營?22?我眼中的國學

喜歡上國學也是最近一兩年的事,因為女兒的學校一直讓背《弟子規》,孩子剛上學,背這些晦澀的東西往往沒有耐心,我只好跟她一起學,我先給她講解意思,當然這種講解也僅限于書上自帶的譯文,把它用簡單的語言加上平時生活中的事例,講給女兒聽。順便我也學習了《弟子規》。

在我個人看來,《弟子規》是很實用的,里面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則和真諦。

然而,那天看到一則新聞是關于我們當地一所小學如何實行國學數字化教學的,在我看來這是個不錯的教育方式,但是文章下面的留言卻讓人讀來很難堪。有的人說:孔老二又出來害人了。還有的說:學習封建思想,中國沒有出路。等等等等很多不實的言論,甚至是錯誤的想法。我當時腦海里就蹦出一個想法:有如此想法的人,肯定是沒文化的人,這種人做了家長怎么能教育好他的下一代呢,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承認:中國古代的思想肯定有它封建的地方,比如婦女裹腳,三妻四妾,重男輕女……但是這些會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被擯棄的。但我們的文化精髓是會一直傳承下去的。

于丹在《此心光明 ?萬物生》中寫到:“今天的國學,是無數先賢大家用生命激活和溫暖之后的學問。”她還寫到:“子又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古人總是從我們的腳下出發,從自己的親人出發,先把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做好了;再去學知識、談文化,能走多遠就走多遠,用這樣一種本能之愛,到社會上去做理性的提升。”

我覺得于丹說的太對了,我們現在的人,尤其是做父母的,滿腦子都是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知識,學特長,學最先進的科技,連外國的知識也學,知識固然是要學的,也是學的越多越好。但我們當家長的卻忽略了孩子最應該學的,就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這些也不外乎孔子給我們總結的這幾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不懂得愛護他人。他學再多的知識又怎樣,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也會因為他道德的缺失而功虧一簣的。

最近看新聞常看到一些大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就選擇了自殺;還有一些女大學生為了一個包包,就選擇了裸貸。他們是大學生,也是我們國家有文化的一代人,而偏偏沒有抵抗風雨,抵抗誘惑的能力,在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卻成了她們人生路上的牽絆,致使她們丟失了她們自己的生命和尊嚴。但凡她們能在困惑的時候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親人,哪怕想到父母對于她們即將付諸行動的那些錯誤的行為的感受,她們也不至于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我想,那些因瑣事想不開的大學生們,如果能記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也不會輕易地選擇生命的結束。

我們活在世上,總想著能夠掌管一方,或者實現更遠大的目標,也許終其一生也沒能實現。那么,我們為何不把自己身邊的事情做好,孝順父母,兄弟和睦,朋友牽掛,我想這樣的一生也是無憾的。然后,你可以發揮你所有的才能讓自己的一生走的更遠,更加順暢!

從前的我不愛看那些古文,當了母親之后,甚至讀書也比以前少多了,所有的時間都是圍繞著孩子困了、餓了,忙得團團轉。再后來,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學,我在如何管教孩子方面有很多困惑,不知道該當個嚴母還是慈母,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能走正確的道路,在正確的人生方向上發掘她更大的潛能。

所以,我開始讀書,讀《弟子規》、《三字經》、《王陽明全集》等等,我試圖尋找一種作為父母的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向。最終,我發現為讀書可變化氣質。還是讓孩子也多讀書,讀名著,讀我們的國學經典,我相信,在書里,它一定能教會我的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我的孩子人生的大方向正確,她一定會收獲她人生的快樂,哪怕她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只要行得端,立得正,她就是我的好女兒,我就會為她驕傲!當然,用書里的知識武裝頭腦的人,她一定也會在自己的人生里有所作為,有所不為的!

我相信,我們老祖宗幾千年來留下的國學知識跟我們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在人類的傳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可以相互媲美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