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聽了一段馬云演講的視頻。談到創業,他說:知識多的人創業不好是因為知識沒有轉化成智慧,創業需要的是智慧,智慧的表現是情商高。他說這些的時候我不由得對照自己來觀察。這幾點走的創業的路無比艱難,貌似總在做費力不討好,投資不盈利的事項。是否自己的情商存在挺大挺大的BUG,咋著才能修補修補自己,讓自己不是那么“二”呢?
回頭看看中國式眾籌的邏輯,要做成眾籌的事項的確需要一個好“情商”,要有200余位股東的投入,沒有好情商首先吸引不到足夠的人來參與,沒有好情商也沒辦法和這些深度投入的股東來溝通和交流。只是好情商就是當只人際關系嗎?
找度娘問了下何為“情商”, 情商:是指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組成的商數。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征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對照看,的確優秀領導者都具備這五項特質。不過這五項特質與處理人際關系不完全對應。所以不見得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就是有好情商,而人際關系處理的背后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看到這有些釋然了。重新梳理下眾籌的情商:
首先是要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為眾籌而眾籌。拿出來眾籌和參與眾籌的一定是你認為你愿意為之奉獻你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事業;
其次是能夠覺知自己的位置,不為眼前的艱難而憂傷抱怨,也不為小小的進步而沾沾自喜,要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堅定的步伐;
第三是要能夠鞭策和激發自己,引領自己向前沖的是源自于內心的那個追求,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第四是要清晰覺察環境場域以及對方的狀態,不向不可為尋為,去找能夠支持你,愿意為你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人,標準是毫不猶豫的給錢;
第五是要像水一樣,包容、剛柔并濟,讓與你共處的人舒服。
從這幾點出發,貌似與“二”的哲學沒啥沖突,與每個個體的個性特質也不直接相關,吸引你能夠吸引的人。所以不妨,讓自己更“二”一點,用楊眾籌的話說:把10%的資產用來浪費,浪費在你愿意投資的人和事上面,沒準哪天,這個浪費就會轉化為巨額的回報,當然,不僅是“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