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同的時期和環境里,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人。志趣相投,能與之無話不談,是以為友,因為朋友這一角色的存在,使我們的生活愈加豐富多彩。而交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便是以誠相待之。
Part1
阿飛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因為一個村子里同齡的小孩本來就不多,能玩到一起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真的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自記事起,我們就廝混在一起了。夏天時一起去池塘里釣龍蝦,傍晚去河里游泳;冬天時一起床就去打雪仗堆雪人。曾偷摘了村里這家池塘里飽滿的蓮蓬,也偷爬了那家的桑樹摘了又紅又大的桑葚。
但有一件事,我至今仍深感歉意。
那是某個節日,大人們聚在一起打牌,我和阿飛在旁邊玩耍。阿飛拿出一根我們當時最愛的零食——火腿腸,我拿出文具刀,將火腿腸切成一片一片的,并約定好一個人吃一片,以示公平。我們兩個你一片,我一片,吃的樂不可支,突然阿飛可能想開個玩笑,多吃了一片火腿腸,我當然不樂意了,想都沒想就拿著文具刀直接往他手背劃了一下,以泄心頭之憤。結果阿飛手上鮮血直流,他哭了起來,引來了打牌的家長們,阿飛馬上被送往村里的診所。我被爸爸打了一頓,那年我五歲。
之后阿飛手背上留下一條大概3、4厘米的疤痕,每次看到都觸目驚心,可阿飛并沒有怪我,我們依舊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回家,一起窩在家里看《奧特曼》,《數碼寶貝》。
小學四年級時,我從村里搬到了縣里,轉了學。便很少和阿飛聯系了,只有過年才會回老家,也很少和阿飛碰面。
高一那年,偶然間碰到阿飛,要不是他叫了我一聲我都沒看到他。
“回來過年?”他問我。
“對啊,你呢,現在在干什么?”
“早沒讀書了,在外面打工,給。”他說著順勢遞給我一根煙。
“不用了,我不抽煙。”
“也對,你還在讀書呢。”他把煙塞進自己嘴里,熟練地點上火。
“我回家還有事,先走了,新年快樂。”
“嗯,新年快樂,好好讀書啊。”
道別后,各回各家。
上了大學后,我幾乎沒怎么回老家了。2015年11月《數碼寶貝大冒險》上映,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當年陪我從頭到尾追完《數碼寶貝》的阿飛,聽說他在老家做了新房子,聽說他快結婚了。很多年沒聯系,希望他健康快樂的過完這一生。
Part2
進入初中后,遇到了和我性格相仿的C君,或者說,他比我更加內向。那時的他一直說著普通話,在我們互相說著家鄉話的人看來,他簡直就是異類,后來熟了才知道,原來他們小學一直要求他們上學必須說普通話,上了初中他一時間也改不過來,所以才被我們嘲笑。
我們不知不覺就成了好朋友。我們都不喜歡體育課,所以每次體育課老師講完該講的內容后,我們就跑去做自己的事。我喜歡許嵩,就強迫他一起聽許嵩的歌。那時的我迷上了“創作”,寫好的東西就給C君看,并要他一個勁兒的贊美我。
想來這段友誼能持續這么長時間,還是因為C君對我的包容與理解。后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沒能進入同一所高中,又各自考入了不同的大學。
進入大學的C君,當了學生會的主席,混得如魚得水,我雖然有些小嫉妒,但更多的是欣慰和祝福,C君終于不似以前那么內向害羞,終于也能獨當一面了。每次放假回家時,我們都會趁機小聚一番,他說希望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謀一份職業,只希望能離家近一點,但求一份安穩。
他現在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希望他得償所愿。
Part3
高中最慶幸遇到了暮溪,暮溪是她自己取的網名。
高一下半學期的分班,選理科就能留在原來的班級,我卻偏偏選擇了文科班,進入一個“舉目無親”的環境。在新的班級里,基本沒有認識的人,做什么都是自己一個人,顯得特別落寞,尤其是吃飯的時候。
后來有一天,暮溪跑到我面前,說:“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就是這句話,我們成了好朋友。有時候交朋友不一定非得說要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兩肋插刀,其實陪伴就是最好的回應。
我們陪伴著彼此度過了高中最難忘的那幾年。我們一起在晚自習時跑到操場散步暢談未來,我們一起做假走讀證混出學校去外面吃好吃的,我們互相鼓勵撐過艱辛的高三生活。
高三那年,因為一件件事情的發生,暮溪反而有些萎靡不振,為了安慰她,我每天給她寫一張便簽,提醒她高考越來越近,所以要越來越努力。
高中畢業,她進了警校,依舊正義率直。
現在暮溪,進了一家公司,同時做著自己的微商小生意,既忙碌又充實。
【有的人,遇見了,能同甘,也共苦,遂成好朋友。
有的人,遇見了,陪伴了,因為某些原因,斷了聯系,最終錯過了。
但我們依舊要珍惜每次遇見,真誠對待每一次遇見的人。
因為我們所有的故事都是由自己親自書寫的,但求落筆無悔。】
?二三人,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