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想不一樣事

不懂思考

最近又重看了叔本華的美學隨筆第一節論思考,真的太好看了,因為我喜歡不矯揉造作的文字,看了心情很舒服但又會給你啟示的文字。思想無論多與少,多了你不整理也是沒有用的,如果少但是你進行了整理就可以為自己所用,才是自己的固有財富,所以知識不能用多與少來衡量,而是因為得用是否整理成為自己的思想體系這才是比較重要。

還有一點為什么平常我會很喜歡信手拈來的書本看了會覺得很舒心很放松,原來我是在別人的思想海洋里暢泳了一遍然后自己沒吸取什么就出來了,這樣既是對自己的思想造成負擔,而且還養懶了自己的思想,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舒服區,沒有把自己放到不舒服的區域,所以你才會覺得那么舒心。

從我以往來看,我覺得真的是這樣的,沒有一點吸取進腦子里,所以之前看的都是廢的,之前已經讓我那么舒服了那么久了,所以現在要逐步轉變自己的方式了,畢竟舒服也舒服過了,現在我是不遺憾的,因為我之前的想法是不管怎樣你都是有看過的,就是把自己先墊高一點,現在是上了一個階段,因為有一點點的看圖看書階段后,現在就是思考的階段。所以有意識的進行轉變,這應該也算是思考的一個方式吧。

接觸文聯

記得去廣州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是做一場關于“探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與文化”的專題研討會,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的單世聯教授,還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新聞傳播學系主任楊小彥。

會后跟一些老師一起吃飯,當時管瓊老師(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民建廣東省委會主任,一級作家所長助理)她在飯桌上講了一些個人看法,我對她印象最深刻的話語就是:

一個什么“家”字很容易加上去,但是想要做好不容易,我也知道一個什么師可以容易加,就比如我們速錄師的頭銜都很容易就加上了,但是做得怎么樣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所以做得專不專,還有專到哪個程度都是由你自己去努力,所以這也是需要自己好好思考然后提上來。

我知道如果只是充當一個真正的打字員,先不要說以后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那些語音來替代,至少站在女生的角度來看,你有多少時間可以專心打字,一不小心就嫁了,嫁了之后就有另外一些事情干擾到你,而打字是一件每天必練的活,不練速度或者反應就會遲鈍一些,那到時又會變成怎樣呢?所以這個自己要掂量掂量。

那么回頭過來說如果你想要了解速錄這件事情,要先從哪些方面開始行動呢?我覺得應該從課本開始學起,那些功能鍵什么的先弄熟透然后進行運用,使鼠標在自己的鍵盤上變得游刃有余。雖然平時自己少在群里面說話,不過他們的對話我基本上都有看,也會思考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得更好。

因為現在工作確實時間也比較少,關于提速這方面就只能在平常打錄音中提升,如果是其他時間就把單字練好一些。現在老師研發的2014指法(我們當初在學校學的是2010指法)它的按鍵指法都比我們現在容易許多,只要你用心,按照軟件里面的腳本一步步練習然后再提速,之后就是慢慢練習的問題。鐵杵磨成針,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