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說有一部劇驚艷了時光的話,那只能是《仙劍奇俠轉》了。一個暑假過去,班上所有人都在討論逍遙哥哥和靈兒,女生們為逍遙迷倒,男生們思念靈兒或者月如。一首《逍遙嘆》唱盡無奈,《六月的雨》纏綿不絕,那時大家不曉得,在后面的好多年,我們再也看不到這么好的仙俠劇。
引用網絡評論,電視劇版《仙劍奇俠轉1》為什么是經典呢?仙1除了圍繞三個主角的愛情故事外,對于其他感情表現也很明顯深刻,幾個人組團打boss,有苦有淚有歡樂有憂愁。相比之下《花千骨》,女的都愛尊上,男的都愛小骨,整部劇就是愛上尊上的女配和小骨撕逼的故事。
我深以為然啊,看仙1時,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大石鼓、拜月教主、酒劍仙、南蠻媽媽、阿奴、唐鈺小寶……在年輕人們升級打怪的路上,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逍遙哥哥從余杭街上的扛把子成長為俠客、靈兒從不問世事單純美好到后面為承擔女媧后人的使命付出生命、刁蠻任性林月如變得克制隱忍,就連只會讀書的表哥,都去拜月麾下做了臥底。放在十年前,劇情音樂和特效,都是無敵。
有個玩游戲的朋友跟我說,好玩的游戲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主角,每個人都可以真正成長和進步,這種游戲最好玩。劇情也是一樣,我對花千骨不感冒的原因之一,也是小骨跟開掛一樣,成長?沒有的。愛恨情仇的內容看多了,我想看友情,只能重新去看仙劍了。
正好最近在看艾麗斯馬蒂森的《寫作課》,作者為每一個渴望寫出好故事的人都上了一堂生動的寫作課,所有建議都來自對真實作品的深入剖析。我也想嘗試用書中的內容來找出仙劍經典的佐證,好故事永遠比好面龐有用,來圓一個熱愛逍遙哥哥的美夢。
1、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比蜘蛛網更結實,那就是作家的想象力,因為在想象世界中,你可以憑空失重。
我不是仙劍游戲玩家,但被電視劇情節迷的五迷三道。劍客、女媧、邪教、南詔國、妖怪……永遠都想不到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事情,這在我心里自然是開出了一朵花,想象力萬歲!對于寫作來說,虛構是最偉大的能力,蔡駿爺曾說自己是靈感的寵兒。但如果沒有想象力呢?艾麗斯在書中提到說,找不到靈感也沒有關系,寫作的重點在于從現實世界中搜尋那些產生客觀影響的事件,而不是那些僅僅改變了主觀感受的事件,再通過任意性練習活躍思維,種種方法均可對想象力的培養產生化學作用。
此外,如何在虛構和現實中平衡對情節來說也很重要,仙劍1中人類存在于現實中,仙俠妖在虛構中,正是巧妙地平衡了現實與虛構的關系,這部劇才會顯得合理。在這里我們可以學習麥克斯韋爾的技能,當作品需要事實來支撐合理性時,就呈現真人真事。當事實無法支撐故事的完整性和豐富性時,就用虛構來補充,進入想象的世界。
2、作家需要具備“虐待才智”。人物不斷犯險、飽經滄桑,故事才好看。
仙劍1的好看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在于它的悲劇性。逍遙哥哥一行人懷著各自的夢想許下十年之約,可是最終只剩下逍遙一個人孤獨終老。當主角們向著煙花美景許下美好的愿望和約定十年再相見時,我們所有人都覺得這部劇將以團圓為終點,但是,這份美好將被猝不及防地打破,而且是一點都不剩地被打破。
很多電視都是悲劇,但為什么仙劍1會被記住,且沒有被吐槽呢?因為這部劇中的眾多悲劇,沒有一個是為了悲劇而悲劇。劇中的悲劇,都是在回應大boss拜月教主的質疑下發生的,即對愛情、友情、親情的質疑,對所有關于愛的質疑。
艾麗斯說,問題層出不窮,故事才好看。可以說這一點仙劍符合的很徹底。
3、當原來的局面因故發生變化,接下來要么回歸原點,要么深化變局。
余杭小鎮青年李逍遙因為誤入桃花島改變一生,他與靈兒,從美滿的開展到誤會的阻礙,再到二人為了彼此心意已決的放棄,歷經各種磨難終于在一起。但最后二人陰陽兩隔,靈兒完成拯救蒼生的使命,逍遙卻終生不得逍遙。
唐鈺小寶與阿奴,盡管唐鈺表達出足夠的愛,但是阿奴不懂。第一次無底洞、第二次陷入地下、第三次血烏鴉,在拜月一次又一次的質疑緊逼中,唐鈺一次又一次犧牲,阿奴菜察覺到愛的存在,告別了天真無知得到成長。比起之前嫁給唐鈺的諾言,經歷痛苦長大后的阿奴的愛才是完全發自內心的。
無疑,寫作是為了深化變局而非回歸原點,如何將局面一層又一層地深化,最后達到完全蛻變的效果,仙劍一處理得當。在觀眾一次又一次的揪心中,主角們經歷痛苦得到成長,但不是做作,劇情打磨掉人物原來的不足,呈現出內在的美好和純粹,也實現了故事本身的使命——被觀看被理解從而產生無力感。
造成故事格局深化的各個事件,必須要有一個核心事件的存在,它才是引導故事向結局方向發展的主動力。仙劍一的核心事件就是宿命,宿命的悲劇,美好事物必然走向會面的無力感在靈兒之死那一幕被體現地淋淋盡致。一個好故事將我們帶入其中,以主角之眼看世界、問人生,最后在靈兒之死中爆發出悲劇的宿命。
以上是我覺得在寫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還有一個重點,一氣呵成只是偶然,不斷修改才是常態。希望所有的寫作者都耐心對待故事,一個好故事值得被長久打磨。在越來越多人愿意表達的年代,唯有故事才可以讓你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