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系列第二彈——優勢劣勢連連看

上次簡單介紹了一下什么是P2P,而我們大多數想了解P2P的人都屬于投資者,對于我們而言借貸的流程像極了投資理財。而P2P最初很多用戶其實都是借貸者,他們也是從P2P模式中獲得了理財意識。

那我們來看一下,P2P和傳統銀行理財比,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是金額幾乎沒有限制,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產品起投金額一般要5萬起,這對于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其實有點多,而這些年輕人又是急切的需要打理自己錢財的人,P2P的低門檻,直接讓它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在P2P平臺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甚至1塊錢也可以投資,這對年輕人來說簡直是神器。

由于P2P借貸可以賺取利息的屬性,大家普遍都覺得它是一種新的理財方式,某種程度上講,這很容易讓初識P2P的人們認為它和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寶等貨幣型基金一樣安全,但實際上,P2P理財與它們有本質的不同,說完全不一樣也不為過,因為它們的受眾不同,銀行主要的客戶是大型的國企和事業單位,以及房貸業務,而P2P面對的往往是小微企業,普通個人的資金需求。

劃重點啊,P2P是風險高于銀行理財和貨幣性基金的一款產品,在平臺合規的前提下,它的風險小于股票,如果平臺有問題,那比你買股票還危險。

P2P最常見的風險,就是借款人借錢不還(俗稱違約),有些借款人由于種種原因,確實無法償還,但在P2P爆發增長那幾年,有很多違法分子鉆平臺的空子,他們大量購買個人信息,從各個平臺騙貸,一個身份騙到十幾萬也是很常見的,然后他們就會人間蒸發,給初期的很多平臺和投資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盡管大部分平臺都會嚴格審核借款人,考察他們是不是有能力、有意愿還錢,在借款人可能會違約的時候想盡各種辦法來催收。但是智者千慮,還會有一失,再嚴格的審查都有疏漏的地方,何況在借款期間,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后來各大平臺發現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就想到了轉移風險的策略,如何做呢?這就要說到保險啦,一些平臺請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借款人過期不還錢,擔保公司會把本金和利息賠償給投資人,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了,可是擔保也要收費呀,這部分錢哪來呢,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的投資收益肯定下降了唄,包括最近都在加急辦理的銀行存管業務,也是要錢的呀,所以網貸平臺隨著發展,利息會被壓榨的越來越低。

還有更嚴重的風險,比如擔保公司的錢賠不起投資者的損失,宣布破產了,投資人的損失就沒人來賠了。 這就是P2P借貸投資的第二大風險:擔保的風險。所以,即使有些平臺網站上寫著“擔保”或“保障”,也不是絕對的。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看,一個P2P平臺能否活下來,核心競爭力是對客戶資質的審核能力,即對風險的控制力。

除了基本的風險,還有就是大家常說的跑路風險,基本上這種都是因為平臺經營不善或違法經營。比如行業剛剛起步階段,很多人看P2P來錢快,都紛紛注冊公司,編造虛假信息騙取投資人的資金供自己揮霍,也有的利用資金杠桿去炒房炒期貨,最后血本無歸只能跑路,最極端的就是完全就是騙錢,干一票就走,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選擇平臺要注意創始人的資歷,因為那些有背景有身份的人,更愛惜自己的聲譽,比那些隨便來幾個阿貓阿狗臨時組建的團隊不知道好多少倍,而這種只為圈錢的外行更是對金融一無所知,對風險視而不見,投資者遇到他們,真是日了狗了。

好啦,今天就說到這里吧,大家周末愉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