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兩個小孩兒來家玩,電視機將永遠是放不完的《汪汪隊》(老大的喜好)和《熊出沒》(老二的鐘情?。?。
每到動畫開始,對于她們姊妹倆的偏愛,以“大人”自居的我們只能感嘆“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的呀!
沒有孩子來做客的時候,家中獨霸電視機的是年過八旬的奶奶,她的電視劇永遠是那抗戰劇、傳奇劇、還有農村倫理劇,舍不得拗家中“這塊寶兒”的我們只能做陪看員,如果你要看電視的話。
這些都沒有什么奇怪的,這是屬于一個人一個年齡的電視習慣。
可是,今天就在我又一遍幫奶奶挑選電視劇的時候(聯網電視,可隨機看網上視頻,老奶因為遙控器太過復雜棄學之),她竟然又讓放年前就熱播的《于成龍》,要知道這劇從年前開播到現在,她看過已經不止三遍,每集不落,不進也不跳。
我突然想到,我的小外甥女們她們鐘愛的劇集其實也是她們反反復復看過的,而每次她們都能把已熟稔的劇情看得像第一次那樣津津有味。
我很驚嘆,是因為自己和身邊的年輕人其實再好的電視劇,對于我們,就像再美味的佳肴,它“tang剩飯”的味道永遠不如剛上桌時候招人眼饞。我們喜歡追新,也更容易喜新厭舊。就我自己而言,再好的綜藝節目,只一遍,除非,無聊至極,會刷第二遍,也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此文只討論電視方面,其他情況暫不涉及)當然,我們在這里是把“經典劇”給排除在外的,要不白娘子和豬八戒,還有小燕子等應該會來打我的吧?!
而小孩子因為對于世界更多的無知和好奇,按道理來講,她們應該更容易去想接受新的動畫,可是為什么她們能對熟悉的劇再看如新呢?!老年人嘛,因為迎新和納新的興趣減退(此部分按大部分人習慣歸總,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他們更容易囿于自己本身固有的體系里面,這也不難怪,老奶可以對串門的人熱心地講解她熟知的劇情,像個老先生提前答疑解惑一樣。
對于這樣的疑問我想了很久,終于一個字眼給了我答案--------“習慣”。
是的,因為習慣,小孩子習慣在熟悉的動畫角色上面找熟悉感和角色認同;而老人因為習慣看他們熟悉的劇情和角色,他們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電視劇能給他們的充實。而對于他們猝不及防的“新”不能,他們需要一個從新鮮到熟悉的過程。
話說回來,電視劇或者電視本身不就是給人娛樂的,除卻其他的教育意義之外。
而偶爾會不理解他們那種電視劇看法“我”不也是從小時候一遍遍百看不厭的奧特曼來的嗎,而等到我要坐著搖椅慢慢搖的年紀應該也是對熟悉的男演員的劇情一刷吧。
而更多的時候,我不也習慣用自己的“習慣思維”去安排或者處理自己的生活,我習慣于自己的某種果斷,以至于再被質問時,我會有些恍然;我習慣于平和的狀態,以至于很少向前改變。有時候我不也是喜歡不斷“tang剩飯”的小孩和老人嗎?
這樣的事實,我有點驚詫,審視下我所謂的“習慣”,我好像需要改變些“習慣”,畢竟不能讓“習慣”讓自己變了樣。
最起碼習慣于自己的習慣并把習慣當成習慣的習慣就不是個好習慣的習慣。
?。?!(此處需要為一口氣能看下去并看懂的你點個大大的贊)
好吧,能夠不斷片的打完這個順口溜,哈哈,這是個好習慣。
另外能夠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無論好壞,是個好習慣。
最后,以巴金的“我之所以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作為今天胡說八道嘮哩嘮叨的擋箭牌吧?
哦,不,這個擋箭牌不止今天,還有以后。
幸好,我還有感情。
這應該是個好習慣吧!
(ps:某些方言字實在不會打,也沒找到合適詞,拼音代替,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