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說實話,去騎車之前就在我腦中已經構思好了。但是我從拉薩回到烏魯木齊將近五天了,一直想等到內容更加豐滿再呈現給大家,畢竟這不是日記,也不僅僅是記錄,需要說服大家一些東西,也就是我這一路的感悟—敬畏自然。
西藏,這片我認為可以凈化心靈的圣土,隨著商業化的逐步完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所謂“神的孩子”進藏。為了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夢想,一張去成都的車票,悄悄的我走了,來不及告訴大家我是干什么去,但其實為此.....我早已磨劍一年。騎回來以后我要深深的感謝自己這一年的準備,不然這條路.....真的險的會要我的命。
2017年6月19號,坐在火車上的我,忐忑,焦躁。這一走我自己心里是沒底的,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長距離騎行,之所以這么果斷的走,是跟我父親爭執的產物,這一走,有年少輕狂,但更多的是......無可回頭。
醞釀出這篇文章緣于火車上看的一部電影《極盜者》,講述了幾個極限愛好者為了挑戰世界上最難的八個自然挑戰,不惜觸碰法律,主人公極力制止他們的故事。或許很多人看過這部電影,覺得很過癮,又或是除了特效,情節味同嚼蠟,但我在電影里讀出了更深的一點:人與自然的平衡。
套用電影里“反派角色”的觀點:人應該敬畏自然,八大挑戰都是最壯觀的自然景觀:委內瑞拉的天使瀑布徒手攀巖,墨西哥的燕子洞定點跳傘,阿爾卑斯山速降滑雪、翼裝飛行等等,我認為“尾崎八項”其實只是一個噱頭,這背后的意義在于:環境保護。是極限運動愛好者們對于自然的敬畏,也是在呼吁人們保護自然。他們在用生命去換取大自然的美景,用最簡單的等價交換,沒有任何的保護,不走捷徑的去親近看起來最危險的自然。
電影看完,給我震撼。此行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也更高了—用切膚之痛來感受318的美。可以說是這一部路上打發無聊時間的電影給我定義了這趟行程的意義。感謝這個意外的巧合。
騎行在世界屋脊的土地上,318國道讓我看到了人類的巧奪天工。每每在我筋疲力盡蹬著車爬那望不到頭的坡時,我總是在回味電影里給我的啟發:人類是最高級的動物,因為要發展,可以在海拔幾千米的埡口修路,甚至可以在崇山峻嶺中架設高壓電塔。回頭想想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們,它們很低等,沒有人類聰明,但是它們在和大自然平衡的共處。生,處在食物鏈中,向大自然索取讓自己活下去的食物;死,或滿足了獵食者的生存需要,或以最簡單的方式腐爛身體,肥沃了土地,讓植物長的更加茂盛,給更多生存者提供生存機會。人類,對于自然的貪婪索取在什么時候是盡頭?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在自掘墳墓......
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一路上開著小車的人們,我也站在自己的視角審視了一下他們。到了風景好的地方,停車拍照,興奮歡呼。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呢?想想看汽車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自從汽車發明出來之時,誰也不會想到,這種能源轉化的鐵家伙是在慢慢磨平人類的四肢。人變得越來越懶,因為科技在帶著人類走捷徑。
每當我騎到埡口,看著旅游車上下來的紅男綠女,圍著埡口的海拔標志牌合影,甚至還因為別人沒排隊照相引發爭吵。我給隊友說過我的想法:這些人不配在這里留念。并不是因為我是騎車上來的,我內心膨脹了。而是這樣的舉動不是在跟大自然做等價交換。一味的索取了大自然的美,換來的是尾氣排放,垃圾亂丟......有人可能會反駁我,人們是通過勞動,賺取的金錢,開車、或者坐車這里玩,也是勞動換來的,乍一聽好像沒問題,但是仔細想想,這世上哪一桶金不是索取自然而來的呢?這道理就好像逮著一只羊薅羊毛,有錢了又把羊吃了一個道理。
隨著318線的商業化日趨嚴重,我多次告訴大家,想來318的要趁早。高爾寺山,剪子彎山都通了隧道。到埡口的距離一減再減,日后慢慢發展難度只會越來越小。商業化也給這條線帶來了更多的“服務”:騎車子累了?沒關系,有汽車給你連人帶車一起拉走;想休息一天?有辦法!大清早就有車開到旅店門口,大哥會熱情的來到你房間,幫你拿走行李,裝好自行車,用最舒服的方式送你到山頂,或者下一站休息的地方;爬山的過程中,路上也會時不時的有車跟你并排走,在你意志最薄弱、體能到極限的時候,問你一句:搭車么?可能比之前的咬牙支撐,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這一切的一切是人類在朝前走的標識么?還是唯利是圖的猙獰面目?進藏熱還沒有形成之前,這里的原住民淳樸,善良.....而現在呢?在折多山半山腰有個小商店,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可謂黃金的地理位置,頭天我們吃的泡面8塊錢一桶,第二天碰到其他騎友說起吃泡面的事兒,價格就不一樣了。原來這物價是可以自己隨便改的,一天一個價。
西藏,這一路走下來我心里平靜的沒有波瀾,想明白了很多事兒,也看破了許多是是非非,心胸開闊了不少。也學到了在西藏才能感觸到的一點:藏民對動物的保護。一路上遍地都是流浪狗,在拉薩的街頭流浪狗可以四仰八叉的躺在街邊,不會有人去趕它們,也沒有人會傷害它們,這是一個民族思想里對于動物的保護和熱愛。在紀錄片《第三極》中,更是看到了毛蟲繁殖的季節,馬路上總有停下來的車和拿著掃把、袋子的藏民,他們小心翼翼的收集這些幼蟲,本以為是帶回家做點什么,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收集滿滿一大袋子,拿到離馬路很遠的草原上放生它們;拉薩的一位老人叫次旺,每天早上會帶著他的放生羊(次仁)出去轉經,喝茶,不用繩子牽著,羊會緊緊跟著老人,那畫面令人動容。
紀錄片里還講述了草原上牧民撿到嗷嗷待哺的狼崽子,并不會因為狼咬傷了他們的羊,就殺死狼崽,相反......他們會用被咬死的羊,喂這些狼崽子,并把它們放回自然。略帶高原紅的藏民臉上洋溢著笑容:狼崽子現在很可愛,長大了就很可惡,但是我們也不會傷害它們。藏民心里相信動物是有靈性的,需要與人類和睦相處,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習俗,根植在每一個人心中,更是這片土地的主旋律。因此西藏的美,不僅美于雪山,流水,草地;我想,更多的是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對于自然的這種態度,值得贊頌千篇......
這些年可以看到西藏的跳躍式發展,公路、鐵路、航班......去西藏變的簡單了,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些原汁原味的東西也就改變了。大昭寺的香火依然旺盛,八廓街也是人頭攢動人山人海,但是然烏湖的水呢?還是原來那么美嗎?為了打造一個觀光勝地,然烏鎮變成了一片施工現場。還有魯朗,石鍋雞名揚海外,但是那豪華的星級酒店,雖然裝飾著藏族風,但是和這里的自然景觀格格不入。這一路,看的我是唏噓不已......
人類,到底要在自然的身上索取多少?這些年,又給自然回饋了多少?西藏,這一片虔誠的土地上,大小湖泊不下千塊,雪山、原始的森林,珍貴的樹種植被比比皆是。人類文明的大刀闊斧已然讓我看到了自然的眼淚。自掘墳墓的愚蠢行為不難看出土已經埋到人類肩膀了......食物鏈頂端的高級物種,并沒有意識到自然平衡的重要,不斷的挑戰自然的承載極限,有一天,人類一定會自嘗苦果。
就寫到這吧,本來有一肚子話要說,不想把這篇文章作為自吹自擂的談資,寫下這篇感悟,僅僅想告訴大家我的感悟。希望大家敬畏自然,保持人與自然的平衡,方式很多,途徑多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
張弛,寫于2017年川藏線騎行結束后某個熱醒的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