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帶抱抱去小區里幼兒園的小廣場玩兒,走到秋千那里,孩子就被吸引住了,牽著爸爸的手,呆呆地看著兩個五、六歲的小姐姐蕩秋千。其中一個女兒蕩一會兒就離開了,另一個看著抱抱說:“你趕緊走開,不然我把你的鼻子踹扁!”我站在旁邊,心里一驚,下意識地想沖過去把孩子帶走,可是那個孩子繼續說:“你要是不再離我近了,我就不踹你,你要是再走近,我就得踹著你了!”我長舒一口氣,原來這孩子并不想傷害抱抱,只是想提醒抱抱別靠太近,她不太會表達。
這一幕在我心里縈繞了兩天,想起那孩子說的話,我始終不舒服,剛開始是覺得她傷害到我女兒了,畢竟抱抱只是看看,并沒有打擾到她。可是后來,我反而覺得很心疼那孩子,她沒有準確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也有點困難,因為她說的這幾句話卡了好幾次殼,她會不會在生活中遇到很多次,因為自己不會表達而造成誤會,進而惹來非議或者家長的責備呢?
在讀《正面管教》和《孩子,挑戰》這兩本書里,都提到過花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覺得這一點尤其重要了。起初的印象,是訓練孩子學會吃飯、穿衣這些實操性很強的生活技能,后來讀繪本的時候,聯系到了如何處理大小便、睡覺這些日常行為,以及打招呼、排隊這些人際交往間的技能。現在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應該教會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面對情緒和處理情緒的技能!
抱抱是個很好溝通的孩子,我在她四個月的時候讀了《正面管教》,萬幸,我讀的不算晚,從那時起,我就特別注意在情形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尊重她的選擇和情緒。當然她的好脾氣也得益于她的身體狀態一直不錯,關于照顧孩子的身體,我也是下了苦功,在這里就不多提了,不然跑題了。但是,作為一個一歲剛過的孩子,她也會哭鬧,比如困了的時候和困了的時候!最近還得加上看見我的手機的時候。其他的時候,真的很好溝通。
她困的時候,基本屬于火燎毛狀態,只想找媽媽,只想吃扎扎,爸爸離她近了都會哭,如果再想抱她,那就簡直快爆炸了!我平時很注意觀察她的睡眠信號,力爭不錯過她的困意,讓她順利睡著,可是難免有錯過的時候,當她開始不可理喻以后,我就知道她困過頭了。這個時候,我抱哄她,她也會哭,拼命掙扎、無所適從,我也是在狂壓內心的煩躁的情況下安撫她,告訴她,你就是困了,閉眼睛睡吧,睡著就好了!反反復復說!其實我知道她每次都不是被我的語言安撫好的,而真是困極了,睡著了。可是我還要這么說,希望她總有一天能聽進去我的話,知道她這么難受就是因為困,睡著了就不難受了,不要再因為困的頭昏腦脹而驚慌失措。
最近這段時間,我和她的沖突集中在一件事上,就是她吃東西的時候,會有意地往地上扔,吃著吃著就扔,我堅定地告訴過她,只要扔就拿走,不再給了,并且堅決執行。可是下一次,她還是會繼續扔。我真是無限崩潰中的感覺……然后昨天,我沒忍住,爆發了,大聲吼了她,她完全沒聽見似的,繼續坐在餐椅里,也配合漱口和擦手,但是眼睛不看我。從餐椅上下來,就跑去玩那些條裝速溶咖啡(我買了一大包一百條的咖啡,現在已經淪為玩具了)。但是這次不是好好地拿來拿去了,而是使勁兒摔,使勁撇!我在旁邊看著瞬間泄了氣,不由得笑出聲了,這個小孩在發泄!發泄她的懷情緒。無師自通了!我忍著笑意,蹲在她身旁,跟她說:抱抱是不是不開心了?媽媽兇你了是不是?她還是不理我。我繼續說:媽媽以后注意態度,可是你真不能往地上隨便扔東西了,那是不可以的,你如果還是不高興就繼續扔咖啡吧!小人兒又扔了一會兒,回頭看看我,跑去拿了一本繪本來,讓我給她讀。我說:好的,媽媽給你讀,可是你看,滿地都是咖啡啊,我們走路會被絆到的,媽媽陪你一起把它們收起來好不好?然后,我們收完咖啡讀繪本,和好如初了。我想等她再大一點點,家里可以有一個冷靜角了……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