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我驅動力的思考,可能會停留在對現狀不滿的情景下,一直驅動我努力去改變的就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這也是我奮斗的愿景,向著美好的生活自立自強;從根本上說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剛性需求,而且也是正確的,每個人的努力都是讓未來的自己活得更好,所以極其認同李笑來老師說的“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比如最近才體會到“優秀是一種習慣。”不是說自己變優秀了,而是感覺到自己在變優秀的路上了,不,更準確地說是不斷自我成長和進步,優秀是對別人而言的。
我的剛需
學英語、找女朋友、提高競爭力又或是看書閱讀、鍛煉?若都是,又有哪些是正確的剛需呢?判斷是否正確的剛需,可以看平時的成長記錄,時間開銷日志錄,發現工作和閱讀、寫作占據了我大部分時間,干IT這一行基本上天天加班,大部分時間花在coding上,看技術博客查閱文檔模仿去寫去思考代碼背后的邏輯,認真研讀框架文檔并一步步在產品上運用不斷摸索前行;另外空余時間則幾乎是花在了微信和得到兩大APP上,除了看專欄和留言還有直播和學習小組(得到的新功能),微信則是沿襲之前的習慣看看微信文章,朋友圈偶爾想起來才看下。所以從行為上認識自己剛需的話,想必每天打開微信和得到則成了我的剛需,另外是近來形成的習慣睡前看英文新聞,以及記錄時間做計劃。至于時常感到自己孤獨,則心想著找女朋友,其實明白,當下并不是那么”有必要“的需求。還有目前想要習得的技能是:坐享。最近幾天嘗試跟自己的懶惰作斗爭,重新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盡可能晚上十一點睡早上六點半醒,刻意練習坐享,有意識讓它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真正成為我的剛需。
專欄里不是說過,剛需不是掛在嘴邊說說而已,是我每天都想去做,不做就很難受的事情。真正的剛需從來不等人,它就發生在此時此刻。所有需要等待的剛需,都是我們的一廂情愿而已。
剛需正確與否
等到我XX的時候
每次喊著去跑步,卻遲遲拿不出行動,非要等到出現健康狀況問題,才會重視鍛煉身體。為何不行動呢,借口無非就是等有伴了一起跑、等有時間了、等天氣不冷了……其實,內心里明白這些是可以克服,而要激勵自己的剛需是健康,不要等情況惡化之后,讓這些救火的剛需找上門來。
警惕雞湯式的激勵
當我看到關于“等到我XX的時候”的留言時第一反應是被激勵了,要趁早把計劃的事情趕緊提前做,但好在自己是慢性子會留一點點時間和意識去分析,腦中自動彈出一個窗口,記得有一句話印在腦子里,不要被激勵的話所鼓舞,往往被激勵而去做的事情絕不會堅持下去的也很難做到位或成功。所以每一句話的背后都脫離不了前提和情景,這周的主題是要我們找到剛需后有立即行動的執行力,不然依舊停留在想象的虛構中,也談不上成長和進步。現在,越來越來有緊迫感,需要對自己的認知和元認知進一步加強,需要批判性思維,思考大神老師們說過的每一句,感覺很有道理實際分析需要結合場景和條件才行。提高警惕結合自身進行認知升級,進而有意識循序漸進做到“重塑大腦”。
區別于“好奇心”
雖然好奇心也是一種剛需,不過這“剛”需一點也不堅固,不是被別人澆滅則是被自己堙沒,經不起折騰。常常問問自己到底是被好奇心激勵還是剛需驅動呢?短期難以看得出來,只有等待時間的驗證,若是生活的羅輯符合了好奇心正向發展成了一種剛需,比如因感興趣做成了一件事情被夸獎稱贊反過來加深自己的興趣凝聚力將它變成一個不做就沒滿足虛榮心的有點折磨人的事,并堅持下去,從而隱式轉為剛需。做一件事從好奇心到感興趣再變成剛需,期間的過程想必也很精彩,比如與《羅輯思維》結緣的過程。
總結
上文所講述的內容其實隱含了一個剛需,對我來說還挺重要的,那就是:主動分析。把主動分析當作剛需,才有機會真正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如何找到自己的剛需,和之前的一個觀點類似,做一件事賦予它一定意義,不做就會覺得生活缺少點什么,做了會對自己和生活帶來有利或有意義的影響效果。
近來,我在刻意把“早睡早起”當作剛需,早睡一般拖著拖著到了十一點多,早起一般賴著賴著到了七點半,如何讓自己真正體會到早睡早起的意義。目前的意義是早睡對身體機能消化吸收有益會提高睡眠質量,早起是為了利用早上清醒的大腦想想昨天沒做完的事以及練習坐享,鍛煉自己專注力;隨著發展與踐行心路歷程,想必之后的意義更豐富更具體。另外不得不給自己一個警示,別半途而廢,keep on doing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