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越高,越容易成功?

和中學(初中以及高中)同學聊天。

很多人在談到現在社會競爭加劇,工作越來越不好找。其實我知道,不是工作難找,而是能跟得上房價上漲的工作越來越難找。然后他們有的人就會拿我開玩笑,說我是名校高材生,將來這些東西肯定不愁,肯定能賺很多錢。關于這些觀點呢,我只想說,別人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在清華讀書,現在畢業了都面臨買不起房的困境,更何況我們這些當年連清華都沒有考上的人呢?

其實我回答這個問題的大前提和拿我開玩笑的同學所使用的大前提是一樣的。

這句話有點繞,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在說話的時候都在不知不覺間進行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是我們從小到大所被灌輸的一個思想——好好讀書,成績越好將來越有出息。什么是“出息”——當初教導我們的人基本上都會把“出息”與“財富、地位”相等同。

學校一景

很多人小時候都被父母或者老師這樣教導過,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從小到大,我的父母老師,經常會跟我說,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過上好的生活。說實話,小時候不懂事,就認為這句話是準確無疑的,于是很努力地讀書,現在也算進了一所能說得過去的學校。但是來到大學之后我才發現,之前的那些教導只能起到“政治作用”,但是不能起到“經濟作用”。“政治作用”是在給人打雞血,“經濟作用”才是給人造新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先解決經濟問題然后再考慮人生理想之類的上層建筑,這不是價值觀,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邏輯。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很大一個問題在于,從小到大一直在幫助我們樹立價值觀,卻從來沒有教會我們最基本的生存邏輯。(這其中是什么原因,探討起來比較深入,也比較敏感,我就不在此詳述了,當然了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比成績,誰的成績好誰就擁有了一切——學校獎勵、老師喜歡,最重要的是成績好很吸引妹子,哈哈。于是呢,高考成績出來了,分數夠清華了就報清華;在清華里排名還是很高那就去經管,為什么去經管學院呢?因為分高的都去經管了,我不去多浪費還不能體現出我很厲害。

我們一直在比成績,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先解決物質基礎——因為這屬于生存邏輯范疇,我們的教育沒教我們。

我們在學校稱王,我們誤以為我們進入社會還能稱王。


社會

社會的游戲規則和學校不一樣了。如果我們的學校是一個單元函數的話,那么成績就是那個自變量,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你在學校函數對應的取值。但是,社會是一個多元函數,更是一個隱函數,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成功要素之間的關系太紛繁隱晦,讓我們我無法一眼看清。

五、

我從來沒有否定高學歷成功的可能,但是我在這篇文章里想要說的是高學歷者遭受挫折的兩個原因:

1、放不下自己虛榮的帽子。

就像是一個做慣了皇帝的人,突然有一天要求他把龍袍脫下改穿布衣一樣,很多高學歷者遭受的挫折不是做事失敗的挫折,而是無法越過心理障礙的挫折。

高學歷者剛踏入社會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厲害,于是就認為自己應該能拿很高的工資,成為精英白領。你要是告訴他說有人做淘寶每年能掙幾百萬,他們能去的不多,為什么呢?因為,我辛辛苦苦取得這么高的學歷,去當一個淘寶小店主,這也太浪費了吧,我才不去干。

于是我想到了劉強東的成長經歷。劉強東從中國人大畢業之后,就組織一伙人到中關村倒賣電腦。劉強東當時的女朋友是龔小京(注意“京東”兩個字分別取自他們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一個女強人,家里是北京的高官。本來龔小京的家人已經準備給劉強東在政府內安排工作,而且龔小京的家人認為一個人大畢業生去當個電腦販子總是不太好看。但是劉強東卻并沒有覺得怎么了,他并沒有被自己的學歷給架空,而是他是肯干,經常自己騎著自行車給別人送東西。后來龔小京和劉強東分開了,但是劉強東創造了今天的京東。

劉強東

深圳有很多白領,在高檔的寫字樓里有著Lucy、Cathy、Henry等洋氣的英文名字,但是一下班還是要擠著地鐵回到破舊擁擠的廉租房里,數著這個月的工資還夠參加幾次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酒會,他們不會告訴任何人,光鮮外表下的自己頂著多么大的生存壓力在與自己身份不符的環境里強顏歡笑。

然而,當這些白領看到某些學校不如他們的人憑著自己的努力過的生活比他們好的時候,氣不打一處來:“憑什么他學校不如我,過得卻比我好,這不公平。”

我只想說,這很公平

白領

2、無法放棄自己的存量。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女生很好,卻和渣男在一起,這些女生呢自己也經常抱怨自己男朋友對自己不好。但是你要是問她:“你為什么不和他分手呢?”她們就回答說:“在一起那么長時間了挺不舍得的,我畢竟付出了那么多,分手了多可惜。”你看,這就是無法放棄自己已有存量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后,事實證明,很多女生沒有等到渣男浪子回頭,自己卻付出的越來越多,陷得越來越深。

我認識一個學生物學的學長(并沒有黑這門學科的意思),他在從本科開始讀生物,由于家庭條件不太好,申請了生物Phd。他拿到博士學位后,本來想留美任教,發現想要轉成正教授很需要花時間,還不一定能夠成功,而且國內父母也越來越老了,自己還沒買房成家。于是還是迫不得已的回了國,但是發現國內房價奇高,自己學的生物專業又很難找到好的工作。他也曾糾結過,想轉行吧,學了那么多年生物,一下子放棄之前學的那么多不就浪費了嗎?不轉行吧,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最后他學習編程,當程序員去了。

程序員

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么要轉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那么糾結的原因——放棄不了自己的存量。

其實這與人們愛處在舒適區有一定的關系。高學歷者處在自己擅長的區域很舒服,因為在這個區域里,他很容易就能獲得成就感。其實這也很好地解釋為什么很多大學里成績異常優秀的人最后都成了大學教授,其中一部分人就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呆習慣了,不太想出來了。當然了,還是有很多人是有學術理想的。

當你的物質基礎無法支撐你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時,是否該停下來,先解決一下自己的物質基礎問題?

我也在時刻反省自己,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學歷稍微比別人好看一點就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

每一個所謂的“高學歷者”都應該認識到這樣一點:

社會的世俗評價標準是以一個人的財富擁有量和社會地位來評定的,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評價標準,是你的自由,你可以繼續留在學校里搞學習;但是,只要一個人進入社會,就難免的會被別人以這種評價標準去評價,你可以討厭,但你必須承受,這是你自己選擇的路。

當你發現自己“混的不如那些學歷不如自己好的人”的時候,你也不要憤怒,因為你已經默認自己接受這樣的評價標準了——這個評價標準建立在財富與地位之上,這與學歷沒有必然聯系,所以你也就沒有必要因為學歷高低而憤怒。

如果你要以世俗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現在很多人都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也請你放下一文不值的“學歷架子”,多想一想別人為什么“比自己混得好”。

我覺得一個人踏入社會之后最好的狀態就是褪去自己名校的虛榮,向每一個值得自己學習的人去學習。遇到一個三本的人,也不要覺得自己是985名校就很了不起了,三本的那個人也有可能是馬云


馬云

學歷就像是一件裝飾性的衣服,只能證明你曾經華麗過,但并不能證明你還能買得起下一件華麗的衣服,買衣服的是人,而不是衣服。


我是文一刀,文字是把刀,雕刻思想,解剖問題。不求打賞,但求關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爺爺啊,我希望你再呆一會,看起來就像永遠不會走。我可以抱著你送的第一只風箏。炊煙下你從未變淡的笑容。我希望你再呆一...
    文靜靖閱讀 483評論 0 1
  • 患有躁郁癥的阿東幫失禁的母親沖洗卻意外地結束了她的生命.隨后進入了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出院后想重新融入這個社會卻早...
    挑食的貓閱讀 86評論 0 0
  • 羽生結弦一次次的從低谷中走出,一次次獻給我們舉世的震驚,感謝他帶給我們所有的快樂所有的感動。 他是冰上的精靈 他是...
    YuzuruCX閱讀 546評論 0 2
  • 提筆落字酒酣 拔劍四顧茫然 冰塞川 天山雪漫 我自醉臥冷床 夢回天山 魂斷蘇杭 江湖兒女 意氣方剛 碧血染夕陽 ...
    何宴閱讀 13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