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長的心中,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家的孩子也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單位的小翁就常常對我說:“姐,現在你可是我們單位媽媽們學習的楷模,每個人都想知道你是怎么培養出兩個這么優秀的孩子的呢?!?/p>
我聽了很詫異,“噢,我都不知道你們對我有這種看法呢?”
我是兩個兒子的寶媽?,F在大兒子在讀大三,小兒子在巿重點高中上高二,成績優秀。其實,對于兒子的成長,我并沒有刻意的去培養。
常常也有人問起我是怎么管理倆孩子的。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養娃的一些心得吧。
首先,我覺得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自己帶娃,這樣容易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己帶娃當然會很辛苦,但很值得。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也因為沒有太多人的干預,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由奶奶或外婆帶,由于過度的溺愛,很多的孩子都容易養成嬌氣、自私、自以為是等毛病。
自己帶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個極其重要。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拿孩子小為借口,而允許他胡作非為,想著等他長大一點再教育,那是不行的,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掉了。
我從孩子懂事開始,就灌輸他們“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也要心中有數。
定好規則以后,就讓孩子按照規則去生活、學習,然后,家長負責監管,協助解決生活和學習上出現的難題。一旦形成習慣,我們也就不用那么的操心孩子了。
有一次,睡午覺的時候,也許是大兒子忘了調鬧鐘還是別的原因,起來得晚了。眼看著上學就要遲到,急得兒子直想哭。
我沒有罵他,而是安慰他,“沒事的,你趕快去學校吧,以后注意不遲就是了?!睆哪且院?,兒子再也沒遲到過。
其次,就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我發現現在很多小朋友,作業總是很難完成,做作業總是要大人在旁邊陪著,一邊玩一邊做作業,大人一離開就不做,這樣的學習效果肯定不好。
以前我對兒子的要求就是,安排一個合理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把作業完成,然后才能做其他事情。
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大人就不用每天去監督了。
我兩個兒子,從小學到高中,幾乎都不用我怎么督促,這就是得益于他們小兒階段養成的好習慣。
還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誘惑和危害也不容忽視,引導他們正確使用也很重要。
我剛買電腦時,就和兩個兒子定下規矩,兩個人輪流玩,不許吵架。而且規定好每人每天每次玩的時間,到了時間一定要關機。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他們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沒有沉迷網絡的壞習慣,總能在該離開的時候及時的抽身離開。
最后一個,是我們做家長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對孩子的影響也很重要。
生活上無論多辛苦,精神的糧食是不能夠缺的。
剛生大娃那會,生活還很困難,在娃二歲時,我就領一些可以在家做的手工活,一邊帶娃一邊做,補貼家用,我從來不抱怨生活。
生活好一點以后,兩孩子也上學了,我就常帶他們去書店,遇到他們喜歡的好書,我都會大方的買下來,買書的錢,我是從不吝嗇的。
我自己也喜歡看書,他們學習的時候,我很少會打開電視機的,他們學習,我看我的書,挺好。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以后,我們就不要過多的去干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了。
讓他們自由思考,自主選擇。
我們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使命,我們也要尊重孩子。
我們要做的,是給予他們生活上的關懷,思想的引導。
同時,我們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只圍著孩子轉。
和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從容的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那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請相信,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它會教孩子如何自立自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