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了30本書,忍不住推薦這五本!

今年暑假破天荒地看了30本書。收獲自然也不少。我平時喜歡看文史類的書籍,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幾本書讀過之后,有一種急于向別人分享的沖動。

1.《移步紅樓》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紅樓夢》全書雖涉及兩百多號人物,但是重要人物差不多二十幾個,其間種種關系還是比較容易理清楚。但是,《紅樓夢》又是這樣一部特殊的小說——故事的情節差不多都是圍繞著建筑(即寧榮二府和大觀園)而發生和發展的。那么,讀懂小說里的建筑布局及其文化內涵對于理解這部巨著就變得非常關鍵。《移步紅樓》就是幫助讀者理解《紅樓夢》建筑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紅樓夢》里面有大量關于建筑的文字。比如:

王夫人忙攜黛玉從后房門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門,是一條南北寬夾道。南邊是倒座三間小小的抱廈廳,北邊立著一個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門兒,小小一所房室。

為了直觀解讀這些文字,作者畫出了平面圖,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回頭再看上面的文字,是不是更加清晰了。

不但如此,書中還給出了很多重要地方的意象圖,比如蘅蕪苑:

蘅蕪苑室內陳設

說實話,每次我讀《紅樓夢》,遇到這些地方,總是眼里看著文字,思緒便跳躍到后面去了。因為對這些方位和空間根本沒有概念。直到看了這本書以后,對《紅樓夢》的理解更加立體了。

該書不但對寧榮二府的賈母院、鳳姐院和秦可卿處這些人物活動的重要場所作了詳細的解讀,而且對大觀園的每一處建筑都一一細細道來,圖文并茂。后面還有關于園林和室內陳設的解讀,讀之讓人愛不釋手。

2.《顧城哲思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如為本書寫編后語的胡少卿所言:

顧城是當代中國文學收獲的少數幾個天才之一。隨著時間流逝,他的重要性越來越清晰。

顧城的詩歌早為國人所熟知,但他的這些隨性而發的散文性文字,比起他的詩歌,更能全面地表現他的智慧和才華。這些如珍珠一般的文字,能直抵人性的最深處,尋覓無處不在卻又似乎遙不可及的真、善、美。

下面列出一些本書精彩的句子(其實本書精彩之處比比皆是)與君共欣賞:

它(知了)在樹上唱歌,它的聲音不好聽,但是我們人應該原諒它,因為它是很不容易才爬到樹上唱歌的,它在地底下做了好多年苦工,譜寫一支歌曲,就是為了有一天在夏天的樹枝上歌唱。
執者失之。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我想當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詩人應該有清楚的自性。如果竟然以諾貝爾獎的標準為寫詩的標準,那是非常荒唐的。一朵花向春天開放,不會向總統開放。這是最簡單的事情。

全書基本都是這樣的只言片語。可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所表達的智慧,愚者的千言萬語猶不可及。

另外,書中也加入了顧城的20余幅畫,與其說是畫,還不如說是用畫作外衣的思想。

顧城的畫

由于我的才疏學淺,對于好幾幅畫,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希望和諸文友一起探討。

3.《中國宰相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讀者千萬別被這個不倫不類的書名蒙蔽了雙眼,而將這本好書拒于視線之外。這本書其實是北宋名臣的言行錄。它是由大名鼎鼎的南宋理學家朱熹編撰而成。而今被翻譯成了白話版,沒有了古文的佶屈聱牙,讀來也是一種享受。

作者循著編年的序列,選取北宋104位最具重量級的政治人物:趙普、寇準、晏殊、范仲淹、包拯、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曾鞏、狄青、晏殊……看著這如群星閃耀般的名字,我們也就不難想象北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空前繁榮。

這本書在日本所受重視的程度遠超過中國。日本戰國時代的德川家康視此書為至寶,即使身在軍營,也常常雙手不離,把它作為自己判斷及處理問題的參考。

更有甚者,當時年僅十六歲登基的日本明治天皇,經他的教導大臣而得此書,從此《宋名臣言行錄》便成了明治天皇的“決策導師”。

我是在一本《黃金屋——一個老總的讀書筆記》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上網一搜,這竟是1993年出版的書,此后似無再版。于是輾轉于孔網購得此書。打開包裝看到的書已是七零八落,中間的膠早就干透而成粉末,雖然老化,但竟看不出有讀過的痕跡。于是找了家印刷店重新上膠裝訂,剪去四圍發黃的頁邊,竟也幡然一新,當時欣喜之情自不能言表。

書中皆是名人,所言大多也是名言。以下列出幾句我最喜歡的與君分享:

一個人內無賢明的父兄督促,外無嚴格的師友指導,能夠有成就的少之又少。——呂公著
遠路要慢慢才會走到,大事難以迅速辦成,人才不可求之太急,歷代積累下來的弊病,不可能馬上消除。——范純仁
高尚的人,本來就不以功名地位作為自己的榮耀;忠正之士,也不會因為貧窮或通達改變自己的志向或節操。——錢若水

4.《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好的小說家正如好的畫家一樣,隨便勾勒幾筆就能讓你看出生動和美麗來。屠格涅夫就是這樣一位大師級作家。用“精彩絕倫”和“百讀不厭”等等老套詞語來形容他的作品也絕不會是馬屁拍過了頭。

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偏愛中短篇小說更甚于長篇小說。雖然我不曾讀過他的長篇《獵人筆記》,但讀了他的短篇,已經是人生的大快意了。知足方能常樂!

不需要太多,你只需要讀一讀他的《多余人日記》,就會明白寫人物的內心情感還可以細膩確切到如此高度。讓人有一種想把那些無病呻吟的“暢銷言情書”扔到垃圾堆而后快。

《多余人日記》是屠格涅夫早期中短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自己也認為這是他的上乘之作。小說由一位名為丘爾卡圖林的生命的最后十二天的日記構成。在主人公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即將不久于人世后,決定把他慘淡的一生公諸于眾。

小說也可以說是一位單相思人的內心從憧憬到失望再到絕望的過程。小說幾乎就是以主觀抒情引導故事的發展,極端的情緒化表達,大量的內心獨白占據整篇小說,讓讀者的情緒跟隨這些獨特的文字而跌宕起伏,不能自己。

我覺得他對于感情細膩處的拿捏,比之小仲馬的《茶花女》有過之而無不及。喜歡寫作的朋友看過之后,一定大有裨益。

5.《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

喜歡茨威格是從他鼎鼎有名的人物傳記《人類群星閃耀時》開始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相繼買了他的《茨威格文集》、《三大師》和《昨日的世界》。

先說《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能讓你很好地了解茨威格的文風:他善于抓住重要歷史時刻的關鍵節點,以神乎其技的筆法,把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寫得讓人嘆為觀止。

這不僅是他語言上的巧妙與智慧,更是他對于歷史的驚人理解力和輸出能力。

他和他的朋友羅曼羅蘭都是寫人物傳記的大師,后者以《名人傳》而聞名于世。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茨威格的文字。

之所以推薦《昨日的世界》,是因為這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他結束自己生命之前,寫出了千千萬萬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猶太人眼里的美麗的世界和丑陋的世界。

由于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和希特勒對于猶太人慘絕人寰的屠殺,茨威格的一生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命運把他拋入一種“我不知該奔向何方”——這樣一種無能為力的境地。

這樣的人生遭遇,使得他早已經把“太平”這個詞作為一種幻想而從自己的字典里抹掉。昔日奧地利的文明盛世在煙火歲月中始終牽動著他那顆未曾泯滅的善良之心。

也正是這些善良,促使他在結束自己絕望的一生之前,留下這本《昨日的世界》發出一些生命的希望之光,讓后來者更有前行的勇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楊葉收割白日夢 放任失眠 高于視線的窗 跳到高蹈的葉子上 嘶——啦——嘶——啦—— 燕子側身橫穿其中 不傷一絲燕羽...
    收割白日夢閱讀 330評論 5 4
  • 簡介:2089年,機器人背叛了人類,人類自此進入了黑暗紀元。幾十年后,數量銳減的人類終于恢復了平靜的生活,這時一名...
    深淵書生閱讀 60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