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曉波頻道的建議
去年在《吳曉波頻道》看過一篇文章叫《為什么有人一星期能看3本書,你卻一個月看不了1本》,http://mp.weixin.qq.com/s/tP4Lj9qR-Eyor01f6bqNaQ其中介紹了“漸進式速讀法”,第一遍速讀
首先要做一個主動型讀者,帶著這幾個問題看書: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講什么?
2.它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只有部分有道理?
3.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主題的理解?
4.這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
其次,先看序、前言、目錄頁甚至索引,對全書有針對性了解。
第三,閱讀重點章節,了解核心觀點。
第四,再次把書打開,隨意念個一兩段,或連續讀幾頁,以“補充骨架”。注重結尾的兩三頁內容。
第二遍速讀
對本書的中心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同時帶著這幾個問題:
1.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論據是否充足?
2.論據推出論點的過程,是否符合邏輯?
3.根據你查找的資料或生活中的實踐,他的論述及論點是否讓你信服?
要隨時把冒出來的靈感和想法立即記錄下來,因為在高速閱讀過程中,它們很有可能突現后即刻消失。
二、《劉潤五分鐘商學院》第155期,如何用20小時,快速學習?
潤總把泛讀一本書的時間限制在30分鐘:
第一、5分鐘看自序,5分鐘看目錄。作者會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邏輯,在目錄中,提煉核心觀點。
第二、15分鐘泛讀。要點是:略過故事,略過案例,略過證明;標注概念,標注模型,標注公式,標注核心觀點。
第三、再用5分鐘簡單回顧,記錄下自己的困惑、問題、想法。
第四、建模
第五、理解復述,關于學習,有個著名的“費曼技巧”。用你的語言把你的模型講給別人聽。你很可能會發現,講著講著講不明白了;或者你覺得講明白了,別人總是聽不僅。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點。記下這些簿弱點,回到泛讀資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聯網找答案;或者再請教專家。重新理解后,再復述。如此重復。
三、《得到》張凱的《怎樣成為快速閱讀的高手》
讀書擺正好心態,不要對書抱有敬畏感,抱著輕松的心態。速讀是精讀的前提。
速讀的方法:
1、快速瀏覽的目的是了解一本書的主題和框架,包括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背景。
2、在瀏覽的時候,注意以“語意單元”推進閱讀,不要陷入細節中無法自拔。語意單元怎么找?A.注意關鍵詞的位置(開頭,結尾,轉折詞)B.邊閱讀邊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配合思維腦圖)C.遇到難點的時候可以放一下,不要死磕,可以從后往前看。
3.通過概念找重點 A.新概念&方法論、B.審視舊概念、C.等待替換的概念.
什么是有效閱讀?能記住、能輸出,只有這樣讀的東西才能變成自己的。
如何精讀
最開始要建立目標感,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
1)新知識與舊知識互動,記筆記。然后分析書好在哪里?觀點新鮮、比喻貼切、概念清楚、糾正了錯誤觀念、提供實用的方法論和思想工具。將過往的信息與這本書的互動,把原來的東西看的更清楚點,經過這個過程,以后再遇到列斯的信息,你會一下子想起以前在哪里看過的,長此以往,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連接和互動速讀可能越來越快。
2)記住和輸出,輸出的方式有兩種:寫作和口語表達。堅持記筆記會對信息格外敏感,輸入的多輸出的自然也多。鍛煉輸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