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棋圣柯潔完敗AlphaGo
賽后柯潔一度哽咽,淚灑現(xiàn)場
讓人不勝唏噓
然而大部分人作為外行
也只能看看熱鬧罷了
不過等你看完圍棋的歷史
你就知道圍棋為什么能霸屏了!
相傳圍棋的發(fā)明者是堯帝
堯帝有個兒子叫丹朱
這個家伙出世時全身紅彤彤的
而且膽子還出奇的大,整天東跑西顛
丹朱長大之后,越玩越邪乎
和他的“狐朋狗友”想出點子,砍下桑木造了一艘船
仗著自己的老爸是帝王,讓別人當纖夫
拉著他們在山間林莽逍遙,還說是“陸地行舟”
堯帝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悲痛
好歹是公平社會,哪能讓兒子胡來
自己的一世英明不能被兒子糟踏
于是想了個辦法
用桑樹劈成一個方正的盤子
上面畫成橫豎交叉的線條
就象圍獵時分開一個一個獵物
然后把犀牛角和象牙砸成塊片
象牙塊和犀牛塊雙方輪流在交叉點上走
好象人與獸的較量
丹朱在格子上就能體驗冒驗的樂趣
不用東跑西顛冒生命危險玩樂了
丹朱玩起這個游戲果然十分喜愛
從此不再到處“鬼混”
圍棋以變化繁復著稱
按棋盤361個交叉點的每個點上可能有黑、白、空三種狀態(tài)計算
棋盤上的可能局面數(shù)量達3的361次方
這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比宇宙中的原子數(shù)還要多
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樂此不疲
也演繹出許多趣聞佳話
最早的圍棋高級黑:孔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
“你們啊,圖樣!整天吃飽了無所事事,這樣是不行的哦。 賭一票、、來一局也比閑著好,不是嗎?
臭棋簍子——專挑孩子下手
三國魏晉時期是圍棋的第一個巔峰
就好比現(xiàn)在商界的高爾夫球
不會下圍棋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官的
古籍上常見某人“常與人圍棋”云云
但他未必棋藝高超,很可能是個臭棋簍子
比如東晉名臣王導,和兒子王悅下棋,兒子走錯了想悔棋
王導死活不讓
死了都要愛,不下到吐血不痛快
西晉著名的“竹林七賢”阮簡當縣令時,癡迷圍棋。
一次有人搶劫,縣城一片混亂,手下官吏急忙向阮簡報告“劫急”。
當時阮簡正在與人對弈,他對官吏說:“棋盤上的打劫更急啊!”
全民圍棋運動
除了皇帝和貴族喜歡下圍棋
民間下圍棋的火爆程度
也絕對不亞于今天的廣場舞
而且還出現(xiàn)了很多牛逼的高手
玄宗時期的棋待詔王積薪
曾向一對兒媳與婆婆借宿
婆媳兩人在夜間無聊到了極點
就開始憑借腦袋的想象口授下棋
這就是所謂的“盲棋”
王積薪默記兩人所下的棋局
后來僅憑這些棋招打遍圍棋名家
成為了一個頂尖級的高手!
圍棋外交
圍棋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
而且還是國家外交的一種手段
《北夢瑣言》記載唐宣宗時期
日本國王子來大唐進貢
唐宣宗命令顧師言和王子下圍棋
兩人下至三十三下
都被對方的氣場所震服
其實顧師言就是大唐第一圍棋高手
只是靈機一動嚇唬一下日本王子
日本王子覺得大唐高手如云
佩服的五體投地
從此日本對大唐也更加敬畏了
骨灰級棋癡:曾國藩
曾國藩去世前一天,他下了兩局棋。
臨死當天早晨,曾還圍過兩局。
一個不折不扣的骨灰級棋迷
高危對手:徐星友
康熙年間,國手徐星友以一子之差輸給了內(nèi)廷高手黃龍士
三年足不下樓,內(nèi)心非常記恨黃
邀請黃龍士到家中,恭奉備至,暗中使黃龍士沉湎聲色。
沒幾年黃就死了,徐星友就順理成章當了天下第一。
一直到近代
圍棋始終被視為一種高雅的活動
圍棋高手也一直備受世人的尊敬
例如民國時期的吳清源先生
運用自創(chuàng)的“新布局”格式
擊敗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名人
成為了圍棋歷史上的佳話
有別于西方的神文化,中國文化一直強調(diào)人的文化
如圍棋,棋道即人道。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數(shù)千年來,圍棋的存在,是一種藝術(shù),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精神。
它早已超越了一項單純的博弈之道,成了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傳承的介質(zhì)。
這也許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這也是機器做不到的
無論誰勝誰敗,人類都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