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理解育兒這件事的

孩子是小樹,家庭是土壤

我們都知道,一棵樹要長好,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陽光和雨露。如果我們把孩子比喻成一棵小樹苗,那么孩子的茁壯成長也離不開良好的土壤環境和足夠的陽光雨露。

倘若我把孩子看成一棵樹的話,那么我把家庭看成了讓孩子扎根的土壤,父母就是這土壤的養分供給者。

在孩子還是一棵小樹苗的時候,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努力把根扎好,而他能否做到把根扎深扎牢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因為身為小樹苗的他,還沒有能力改變土壤結構。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重點要關注的是給孩子提供什么養分、如何提供養分。

孩子在吸收營養的同時,慢慢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他會長出一些枝葉,這些枝葉,長成什么樣子,長得是好是壞,有些是由基本決定的,有些是由土壤營養決定的,或者有些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有一些是生存環境造就的。

等孩子扎好了根,并且長成了參天大樹,孩子就脫離了家庭,獨立生存。但是扎在原生家庭里的根將會跟隨他的一生,是他的基礎,因為根始終是大樹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育兒樹”

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了一棵“育兒樹”,如下圖。

”育兒樹“

小樹代表孩子,小樹要長大,需要土壤中的養分。土壤代表家庭,父母則是這個土壤的營養提供者,土壤的營養包括了:父母的愛和典范作用。

德國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安妮特·卡斯特·察恩說:“沒有愛與典范的教育將一無是處。”我很認同這句話,我覺得愛和典范的是教育的基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給予的養分。

怎樣才是愛孩子?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我的理解是,愛就是接納孩子和使用良好的語言。接納孩子包括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接納孩子的成長規律;良好的語言是指使用愛的語言,即傾聽和移情。

父母的典范作用也是滋養孩子的重要營養之一。父母具備良好的品質和習慣、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具有正確的幸福觀、持續關注自我成長、經營良好的夫妻關系等,這些養分都會被孩子吸收。

小樹在吸收了營養以后,長出各種枝干,如品質、習慣、行為、技能。在這些枝干上又會長出不同的葉子,如品質枝干上長出樂觀、責任心、勇氣、自律等;如習慣枝干上長出閱讀、整理、鍛煉等習慣;如行為枝干上長出禮貌、體諒、言行得體等行為模式;如技能枝干中長出喜歡樂器、具備良好的社交技能等。

父母的關注點應該放哪里?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埃爾凱特說,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當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給孩子兩樣東西:根和翅膀。

作為父母,我們能控制的是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愛和盡量好的榜樣,我們無法控制的是,在孩子吸收了這些養分之后,具體長成什么樣子。我們的孩子可能長成了一棵蘋果樹,或者長成了一棵香蕉樹,也可能長成了一棵獼猴桃樹。具體是什么樹,在開花結果之前,我們不知道,當然也有可能可以根據樹葉來提前判斷,那也要等樹葉長出來之后。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好的營養勢必能使孩子往好的方向生長。所以,身為父母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提供好的營養:如何愛孩子、如何做好榜樣、如何經營夫妻關系等。

再著,身為父母,我們無法控制和改變孩子將來的生存環境,但是我們可以鍛煉孩子的翅膀,讓他們足夠強有力來適應將來的社會。這里的翅膀,我的理解是一些品質,比如:勤奮、堅強、上進、友善、自律、自我認識度、面對困難時的彈性有多大等。人生這么長,總是會碰到困難的,只是早晚的問題,倘若孩子有著堅強的翅膀,那么渡過難關的概率就會增大。

育兒和parenting

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會求助于外界來解決,比如給孩子報個培訓班之類的。但是實際上,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很多情況下是家庭的問題。比如,我發現我的孩子們在達不到目的時候,很喜歡用威脅的口氣說話,“妹妹如果你不把這個給我,我以后就不跟你玩了。”諸如此類的,其實就是因為我自己長期以來很習慣于這種權威式的溝通方式,然后被孩子們吸收了,而我的這種溝通方式也是從我的成長環境中吸收進來的,如果不想將這種方式“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我就必須首先改變自己。

孩子出現的問題,要在孩子身上解決,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常態化,因為自古以來,我們把養育孩子的重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育兒”一詞,重點就在“兒”上面,而在英語里面,“育兒”對應的詞是“parenting”,重點在parent,在父母身上。我覺得英語里面對于育兒的理解更符合常理一些。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陡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當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時,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身:我自己是不是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往往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并且主動改變孩子生長的“水土”,相信孩子身上的問題也會自動消失,倘若我們自己都改變不了自己,那么也沒有資格要求孩子改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