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溜經穴
定位:內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緣。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跖肌腱和跟腱前方-??長屈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主治:
1、腹脹,泄瀉。
2、多汗,無汗,水腫。
3、腰背痛,下肢痿痹。
二、交信
交信的定位:內踝尖上2寸,脛骨內側緣后際凹陷中。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后肌后方-??長屈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主治:
1、癃閉,疝氣痛引股膝,月經不調。
2、泄瀉,便秘。
三、足三里
足三里為足陽明腧穴。
足三里的定位: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在脛骨前肌上取穴。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后肌。淺層布有腓腸肌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泄瀉,便秘。
2、熱病,癲狂。
3、乳癰。
4、虛勞羸瘦。
5、膝足腫痛。
【文獻摘錄】
《靈樞.五邪》:“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三里。”
《外臺秘要》:“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賦》:“三里卻五勞之羸瘦。”“冷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
四、上巨虛
五、下巨虛
六、尺澤
七、京門
八、中都
九、期門
十、懸樞
十一、脊中
十二、關元
圖片見后期帖子《手繪》
說明文字,來源于相關專業教材。
后記:上次某男Z腹瀉,實時操作了與腹瀉有關的穴位,當時抑制住了癥狀。無知者無畏,這大過年的,管不住自己的嘴,陪酒時,趟不開人家的招式,又犯了。
復翻貼找記錄,才發現當時忙著發稿,只記錄了穴位名,沒有上傳圖片,重新操作起來就不便捷了,今天開始,陸續上傳圖片補上。如果補記在原來的帖子里,往前面翻稿,還是幾個月前發的貼,非常耗時間。
某種角度來看,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所有浪費別人的時間、浪費自己的時間的行為,在某種立場來說:這行為都是不可取的,故相關內容,姑且發布在今天的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