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院剛走出來的時候,我想的標題不是現在這樣——應該是“故事不該是這樣的”——但是沒辦法,真要是寫了這樣的標題估計沒人有興趣點進來,復仇者聯盟本身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品牌是什么?是擁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是吸引消費的搖錢樹。
兩年前我們看到《復仇者聯盟》第一部的時候,電影業的生態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現在開始回想那部電影,即使時隔兩年我們也依然會依稀記起幾個場景——雖然為數不多,但是印象深刻,比如綠巨人摔打洛基,比如成員們面對包圍時的圓陣。
再有兩年過去,當下一部上映的時候我們在回想剛剛所看過的這部電影,還會有令人記憶深刻的場景么?
我很懷疑。
沒錯,從故事結構上看這一部基本上是第一部的復刻版,無非是換了反派。如果就當吃爆米花的佐料來看,確實沒什么值得吐槽的了,只靠大場景的密度就已值回票價,但是我這個人矯情的地方就在于,在大家看起來都很高興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要喊一聲:明明還可以更好的——
假如真的是想講好這個故事的話。
從《銀河護衛隊》開始,漫威就在逗比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片商也好,導演也好,都很明白大多數觀眾想看什么。你們不是說我漫威負責逗比么,我就逗比給你看,讓你笑,讓你爽,讓你買票買周邊。
內心戲?請出門右轉找DC。
所以我們看到的復聯2就是一個前半部分一群老男人各種賣萌,后半部分突突突噠噠噠的大制作特效片。
少了什么?
靈魂。
其實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對不起要劇透了,當然劇不劇透也無所謂——超級英雄們親手創造出了一個無法克制的強大對手,在精神和力量都陷入絕望之際,幻視的加盟使他們重整旗鼓絕地反擊。
這個故事的“點”在哪?
在絕望。
奧創在力量上具有優勢,而猩紅女巫手上掌握著復仇者聯盟所有成員的致命弱點,雖然歷經苦戰,但是完全沒有克敵之策,相反這群平日里不可一世的超級英雄卻瀕臨崩潰,他們再也無法保持建立在禮節和虛榮之上的團結。
這種絕望的情緒一方面為后面反攻的情緒爆發做鋪墊,另一方面它本身也足以制造出悲劇美。
但是坐在電影院里的我們,看著超級英雄一個個被人捏住了死穴,卻從未感受到這股壓抑,所以最后占了半部電影篇幅的大決戰,我們只覺得,打打打,噠噠噠,哎呀,快結束了沒……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是你們自己要看逗比的嗎!
前面要是壓抑了一個小時你們還怎么逗比?。?!
看完這部電影,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說,好逗比好好笑,這些人純粹是打發時間的而且笑點很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說,這些梗都好老啊,一點也不好玩,這些人也是打發時間的但是笑點比較高;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說,打得還行蠻爽的,這些人巴不得自己手里有個手柄能控制里面的人。
什么時候觀眾們出來的時候能說,這個故事要是再有趣一點就好了。那中國的電影市場就會再前進一點點。
真的。
好啦,最后給朋友們道個歉,好久沒更新了哈,實在是不好意思,不過我絕不會離開大家自己去過清閑日子的,只要還有電影可看,我就愿意陪伴大家一起高興,一起不高興,即使沉溺于光影世界,我們也不會孤單。這里是由蘭社為大家奉獻的【影視產品質量周報】,我是霜寒烈日,下期見。
原創文章,蘭社出品,微信公眾號:Lan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