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經年,各自安好

上周末濕地專欄文章后面的評論里面,有這樣一條——

圖片發自簡書App

長治……經年……這是誰呢?

我在群里問了,也在朋友圈發了,無人回應。

但我著實想起了長治,想起了那年那月。

2013年4月,張春蓮老師發給我一份通知,省中語會年會5月初在長治一中舉行,問我有沒有意愿參加。

當然有了!中語會的年會可是含金量很高的!高水平的示范課,高水平的名師點評,高水平的專家講座,高水平的參會資料。孫紹振,楊東俊,宋曉民,郗曉波……當然還有張春蓮老師,都是通過以前的年會認識的。

這次年會邀請來的專家是我的偶像吳非先生,作課教師是上一年獲得全省語文課堂教學大賽“金鑰匙獎”一等獎的老師,評課的名師里面還有楊東俊老師和宋曉民老師。為什么不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聯系了王平,和她的老公老楊,我們三人驅車前往。這是我第一次開車出門,盡管很近,100公里,但我們很激動。我們沖著那么豐富的年會安排而去,事實證明,我們沒有失望,滿載而歸。

在12年10月份河南鄭州聆聽吳非先生講座以后,我期待著再一次見到他,再一次聽他娓娓道來,我期待著再一次熱淚盈眶。

會議發的資料里有吳非先生編著的《一盞一盞的燈》。我和王平不是參會的正式人員,所以不在領書者之列。但我們之前已經拿到這本書了。因為我們都有文章被先生選錄在冊。美好的際遇來自于我們在河南與先生的相識。不但如此,他還專門為我們寄了他的作文專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老師很高興我們能來參加。她也知道我們很喜歡吳非先生。前一晚在酒店,我見到她時,她第一句話是“真高興你能來”,第二句就是“王老師(吳非老師原名王棟生,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編寫者)到了,在那邊酒店,你要不要過去看看?”考慮到先生旅途勞頓,我便回答說不去打擾了。

張老師將我和王平介紹給參加會議的幾百位老師,說我們專程而來。其實,如果沒有張老師的邀請,沒有中語會年會的號召力,沒有那么多專家名師的吸引力,我們怎么甘心情愿來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老師請我倆到臺前,我手足無措。只是為了見想見的人,為了聽想聽的課,卻被當成重要成員對待,我們內心滿是感激和不安。

會議開始前,主辦方領導講話,我看見會場一角有位老人靜悄悄地走進來,坐在角落里,誰也沒有驚動。我心里翻涌起來。半年多后,我又見到了他,他的書,他的話,曾溫暖我許多孤獨的時刻。我彎腰來到他的座位前,緊緊握著他的手,向他問好。他就是吳非先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吳非先生聽我說王平也來了時,他堅決地起身,主動走向王平,與她說話。他在河南會議之后說,如果當時知道王平行動不便,他應該走下臺階和她握手的。此刻,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毅然走向一個晚輩。他溫和的笑容,他說話時平靜的口氣,他放在桌子上廉價的塑料眼鏡盒,他說自己工作條件好一點就應該多做一點,他諄諄告誡青年人要愛惜身體,他在講座中對教育常識的尊重對教育理想的堅守,都久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接下來,聽到了一等獎選手的公開課,聽到了楊東俊老師、宋曉民老師和任海林老師的精點精評。我至今記得宋老師對課堂時間的精準分析和對教師語言作用的獨到見解。

我的眼界,就是這樣打開的。近距離的接觸,更讓我深深感受這些前輩的人格和學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我手機里保存的唯一的一張現場照,我身邊的是長治一中賈鋮虎老師,他獲得過“語文報杯”全國賽課一等獎)

后來,我又買過吳非先生的幾本書,認真看,看得心底純凈,每次翻書都像先生在我對面。

后來,又有幾次遇見楊東俊老師和宋曉民老師,真是讓人心里感動不已。

后來,在市教研室馬何義主任和縣教研室張彥波主任的推薦下,我參加了15 年在運城東康中學舉行的“金鑰匙獎”評選活動,并得到了一等獎。

再后來,又多次與張春蓮老師交往,一次次感受她的慈愛與優雅。

這些人,都給了我許多溫暖和關愛。他們都是我敬愛的人。我多么愿意,歲月厚待他們,愿意他們一切安好。

還有我,一步步走來,不敢懈怠,我付出了真心給歲月,希望它也待我溫柔。

還有這位留言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有過一面的緣分,你,仍是我心里的惦念。愿你安好!

還有你,你們,我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愿你們,都平平安安,都好好的!

再別經年,我們仍舊一切安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