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沒有必然的必然,和偶然的偶然,那些你認為的必然和偶然,其實都不一定,也都不那么不一定。
(壹)
我是一個很容易在晚上想很多東西的人,特別是躺在床上,我的思緒會從白天發生的事思考到未來的未來,感情的事占得比較多,但是偶爾也會涉及哲學三大問題,但是總歸來說不會超脫出“唉,要是這樣就好了”和“唉,事情就只能這樣了”的范疇之間。
如果有例外,那一定是例外中的例外。
那天晚上4個一無所知的大一男孩,構思了一個偉大的愿望。
這個偶然是由一系列必然引發的:社聯發出了新社團的招募通知,我看到了海報,晚上回來和大家談起了這件事。或許這沒那么偉大,因為他們想的只是簡單的構建一個舞臺,給華工的學生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起初構想的是那么簡單和樸素,就是這個組織,會兩周一次的舉辦一次活動,它會給所有華工學生和老師一個機會,給予他們5分鐘、11分鐘或者18分鐘的時間,讓他們站上這個舞臺,說出他們想說的,講出他們不敢講的:或許是一個科研項目正在尋找伙伴、或許是一個想創業的學生尋找Partner、或許是一個很逗逼的學生上去講他今天早上經過一飯時偶然想到的一個點子、或許是一個數學系的學霸上去用數學模型告訴大家其實數學沒有那么高冷……甚至是在開學的時候舉辦通選課專場,請開辦通選課的老師給新生們講講自己的課程到底是講什么的。
我們希望這個組織有一天能夠整合所有資源,作為一個草根暢所欲言的場所。
那時的4個男孩,他們才大一,都看過TED視頻,但都沒有聽過TEDx,于是他們給它起名叫“TED聯合會”。
(貳)
社團的申報遞交上去了,以我的想法,如果失敗可能也是在最后一步,因為我對我的Pre技巧是很有自信的,回到高中時在幾百人面前即興都沒有問題。
可萬萬沒想到,我們連初審都沒有通過。
現實就是這么骨感,不,應該是骨瘦如柴,瘦弱嶙峋,弱不禁風……我作為主要申報人接到了社聯一個干事的電話,是一個女生,她本來只是很簡單的通知我結果,但是最后卻硬生生跟我通了30分鐘電話,期間我一直在跟她說我的構思和想法,和她灌輸這個又多么多么好。于是她被我打動了,于是她說,我回頭跟我們部長說說吧。
于是第二天,我又接到了電話,這次是社聯信息部部長的電話。
也是個女的。是我的第一想法。她大三,我大一。這次通了快1個小時。還是老套路,軟磨硬泡,可姜還是老的辣,我最后還是沒能說服她,雖然最后演變成了和她一起吐槽社聯很多社團的問題,但那都是題外話了。就這樣,我被諸如“剛剛大一,不太適合成立社團”和“這個社團需要比較好的人脈”等等理由拒絕了。
本來故事就應該到此結束了,我應該繼續回到我正常的生活軌跡里,不要再多想。
但是或許命運的安排就是這么戲劇性。
(叁)
被拒后不久的一個晚上,我和幾個舍友都在宿舍休息,突然有人敲門,然后進來的是一個叫做嚴旭林的小伙子,他問我們是不是申請了“TED聯合會”,我說是的,然后我說我是負責人,于是他走過來跟我介紹了TEDxSCUT。
他是和我同一個學院——環境學院大三的學長,所以他直接來到了我的宿舍,傳達他們的策展人陳蓓蓓的意思,還留下了一個電話要我們直接聯系她,然后就離開了。
看著寫在昇哥白板上的短號,我慫恿他去打這個電話,畢竟是個學姐,名字還這么萌,肯定是個美女,于是他就去打了。
電話的時間不長,昇哥也不會像我一樣那么熟悉我自己的想法,于是她約我們見一面。
其余的也不必多說,就這樣我們接觸了TEDxSCUT,于是順理成章的加入了TEDxSCUT——我和我的3個舍友。
回憶起來蓓蓓那時第一次見面時說過一句話,我記憶猶新:“真的超好,像你們宿舍這樣4個在一起做這一件事,真好!”
是啊,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很開心的,雖然最后只有我和張昇留在了TEDxSCUT,其他兩位同伴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退出了,但是確實,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似乎好像某個電影里的主角,那時還沒有《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但是感覺應該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
(肆)
團隊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的,這讓我有些小興奮,畢竟有那么多生面孔,對于一個大一的菜鳥來說,能見到這么多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多少有些難以抑制的悸動。一次簡單的會議,大家圍坐在地上,面前是一張大紙,我們正在構思第一次TEDxSCUT大會的主題,我身邊就是女神月月,雖然有些緊張還是偶爾能夠發一下言。
那時的我還是英語俱樂部口語部的部長,在大家眼中就是一個搞英語的,最后大家開會開了2個小時,確定了“要有光”的主題,于是大家要我給個英文名,我說很簡單嘛,不就“Let there be light”嘛,雖然大家最后還是沒有選擇將英文放上海報,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多多少少做出了一點貢獻。
“要有光”是TEDxSCUT的第一次大會,規模不大,但卻是我們那個學期的最大的活動,其實很難去想象一個活動場地里里外外都擠滿了人,然后都在擠破頭想進這個小場地,去聽那么十幾分鐘的演講,我們的那些請來的講者們也很自然的和其他觀眾們擠在一起,去聽別的講者演講,休息時看到建院的吳碩賢院士竟然去問自行車騎行全中國的王衛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有米傳媒的CEO陳弟去像劉人杰請教管理的方式,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活動可以這樣,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不僅是聽眾還是來傳播的人,他們都可以收獲什么。后來我才知道這才是去中心化的概念。
一個真正好的活動,是應該能讓所有人參與的活動。從組織者到參與者,他們都享受著樂趣,他們會真正將自己投入到其中去,作為組織者,我們會絞盡腦汁的去思考,就為了給會場增加那么一絲溫暖;我們會找遍大學城,就為尋找那一種特殊的燈;參與者在結束之后則會用心的去寫反饋、提建議,并且繼續關注。
“要有光”的那一天,我是負責場控燈光,站在后面,和一群觀眾一起,聽著講者演講,最讓我感動的是,旁邊的一個男生和女生,快結束時,問我:“你們還招新嗎?”
剎那間,感動和自豪涌上心間。
或許這才是活動的極致吧。
(伍)
最近看了《參與感》這本書,是小米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先生寫的,書中介紹了小米——這個互聯網時代新奇跡——是如何經營它的口碑的。黎先生說道,小米的核心戰略是參與感營銷。小米公司讓每一個用戶感受到自己參與到了小米的產品設計之中,從MIUI的開發和到現在小米的新品發布會,客戶就是小米一切的核心。
那么作為一個校內活動的組織者,或許可以借鑒一二,我們要經營的是口碑,讓每次參加過活動的人真正感受到我們的用心,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這樣我們的受眾不自覺就擴大了。
TEDxSCUT從來不是一個需要多種活動來支撐的組織,我們只做一個,秉持“做爆品”的策略。好比蘋果公司,在喬布斯掌控時,蘋果公司的每一類產品基本都只有一款,但是它卻可以憑借一款產品擊敗市場上許多產品眾多的公司,因為他們的產品就是爆品。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公司最應當堅持的理念。
我們堅信,為了傳播多元新知,不需要太多的花樣,一直認真的做好我們一直做的,就能不斷做到更好。
但是,創新當然是必須的,我們內部就有一兩個擱置的項目,在我們空閑的時候,都會討論一下,希望能等到合適的機會推出,而這一切,都是未來我們的愿望。
(陸)
TEDxSCUT是一個僅僅成立兩年的組織,他的一切都還不確定,沒有規定的范式,沒有既定的路線,所有的未來都掌握在我們手中,所以或許有一天,你來到TEDxSCUT,也可以改造它。
因為我們熱愛它,所以我們希望它能永遠富有創新力和改變的心。
這是一個TEDxSCUTer對自己的承諾,對華工的承諾。
Harvey
2014.10.3于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