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82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曾經讓人大跌眼鏡,當年的各種質疑聲不絕于耳。
如今整整12年過去了,現在楊振寧已經是94歲的耄耋老人,走路要靠拐杖輔助。
而翁帆也已經40歲,將女人一生最寶貴的12年時光用來陪伴一位大54歲的老人。
個中滋味、幸福與否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就如鞋合不合適只有腳最清楚一個道理。
要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擇偶標準,有道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存在即合理”吧!
歷史上也有類似老夫少妻的故事,大家是否知道“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典故?
話說北宋的詞人張先可謂是大器晚成,他在40歲那年,考取了進士,當過知縣,官至尚書。
他的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好友蘇軾曾經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可謂鶯歌燕舞。
在他80歲那年她娶了一位18歲的小妾,更是相差了一花甲~62歲。
一天蘇軾和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張先得意洋洋地吟詩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軾則當即和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里“一樹梨花”指的是白發老男人,”海棠“指的是紅顏即年輕少婦,一個”壓“字寓意頗深。
后人用”梨花壓海棠“比喻老夫少妻,更通俗一點的叫”老牛吃嫩草”。
較之年齡差更令人詫異的是,張先強大的生育能力,該18歲的小妾在8年里還為張先生了兩男兩女,張先于88歲去世。
在擇偶問題上,據說男人在對異性的喜愛上最專一,不管哪個年齡段的,都喜歡20多歲的。
卓別林曾如是說:“人生最美好的狀態是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女”,是的,妙齡女郎就像海棠,圓潤紅艷,誰能不愛呢?
現實是再美麗的花終有凋落的那一天,就像張先這對老夫少妻的最后結果就是:26歲年輕的寡婦獨自撫育4個未成年的孩子。
當年有多驕縱以后就有多凄慘,人生沒有十全十美,老天也不會將什么好事都讓一人獨占。
就像當年備受劉邦寵愛的歌舞名人戚夫人,在靠山劉邦死后,母子兩人全被呂后殘忍地弄死,戚夫人的胳膊腿都被砍去扔到廁所,兒子則被毒死,而劉邦又怎知身后事呢?
世界上無論是運動還是婚姻,最好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勢均力敵。
當年齡、財富、學識、還是家庭背景等等實力水平不相上下時,才能琴瑟和諧彈奏出美妙樂章,如若懸殊太大,總會有不和諧的雜音出現。
你們認同我的觀點么?歡迎拍磚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