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什么才是上海的模樣?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他/她最愛的模樣。而對于我來說她是千變的。她有高樓林立的豪氣,也有鄉村田園的溫婉。
不知哪來的勇氣給自己買了一輛公路車,好似這踏板一噔就是一場奇妙的冒險。哈哈。一路的走大路口、躲四輪車、和電瓶車們斗智斗勇類似打怪升級的挑戰就不再過多形容了。給我最大的驚喜是要了解這座城市的美就在于發現。不識廬山真面目,外環大路的平坦到弄堂的青石板,我不經感嘆這就是上海,這就是歲月。只緣身在此山中,原本只是為了健身的初衷卻見識她的大氣和精致、前衛和復古。
不管是曾經的租界洋房還是黃浦江畔的石庫門小弄堂心思細膩的上海人架起腳手架換上新磚瓦,涂上暖白自然漆刷。她,還是原來的模樣。上海的念舊讓我想起小時候那個唱著“篤篤篤,賣糖粥”那個光屁股孩童的弄堂時光。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既然生活在這座城市,用手機隨手拍可謂是最便捷的一種攝影方式了。不過印象中,和微單比起來,手機相機用來創作似乎還是有些困難。然而,目前你接下來看到的配圖都是作為一個偽互聯網從業者對于攝影技能的練習,離創作這兩個詞有點遙遠,否則你肯定要說我玷污了“創作”這兩個字。
所謂創作流程,是關于你自身,也關于朝著實現創作目標而進行的旅途。它需要你對自己生活的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需要你在闡釋自己的觀察和體驗時保有激情,也需要你在解決和克服所遇到的問題時有一定程度的癡迷和投入。
——《攝影的創作》[英]邁克·西蒙斯
神說,要有光,于是有了攝影。這也是攝影重裝黨老司機星斗大叔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漫步在上海街道,永遠在走向光明和新的路口。
記得王安憶在他的《長恨歌》里曾有一段對弄堂的描述,是這樣寫的“最先跳出來的是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里有一種精致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細雕細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細工細排的;窗臺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然后曬臺也出來了,有隔夜的衣衫,滯著不動的,像畫上的衣衫;曬臺矮墻上的水泥脫落了,露出銹紅色的磚,也像是畫上的,一筆一畫都清晰的。”他還寫到:“上海的弄堂感動來自于最為日常的情景,這感動不是云水激蕩的,而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這是有煙火人氣的感動。”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上海的“仙”應該在弄堂里,所謂落葉歸根的根,其實也在弄堂里。這些不起眼、甚至有些雜亂的狹小空間里,涌動著城市化進程的激流,他們是上海的代表和見證。抬頭望去,亂中有序的各種電線、電纜保證整個弄堂,甚至一偏區域的電力供應、有線電視、寬帶鏈接等。不得不說在城市進程中,那么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些弄堂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追趕著科技進步的末班車。
除了弄堂作為上海本土建筑特色外,很多目前仍在使用的老建筑也非常別致。南京路步行街作為線性廣場,則強調人的自由穿插,人流無方向性, 賦予步行街休閑的功能。在線性廣場上,可以將建筑、招牌、小品、人群作為景觀 , 而一個個商場則是廣場上產生活力和吸引力的有機元素 。其中,建筑風格也分別設計采用19世紀初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造型上含蓄 、內斂 , 空間節奏舒緩 , 給我們帶來親切 、自然感。除了南京路街頭外有這種建筑風格外,上海很多地方都保留了類似建筑風格。由于我們攝影位置比較低,所以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畫面得非常正或者對稱,哪怕沒有非常大的場面但也可以彌補手機攝像頭并不是廣角的遺憾。
抬頭看似乎已經成為我走在路上的習慣,雖然沒有無人機那么寬廣、靈活的視野,但也會有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非常別致的畫面,以下兩張照片我都非常喜歡。畢竟還是那句話,神說,要有光,于是有了攝影(玩單反,還得把錢花光)。
有時候,看到建筑物在你旁邊,你就沒法完整的記錄下來,那可如何是好呢?比如接下來的三張,其中兩張是較為后方的建筑采用玻璃與金屬相結合的現代風格,簡潔、明快、通透,體現都市經濟活動的高效性,展現強烈現代感的同時反襯前方古典建筑的端莊、凝重,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產生一種新的秩序美。另一張則是更為完整的繁華都市,所以你需要挪動你的腳步,走到街的對面重新拿起手機來一張。如果高度不夠,不妨找個高樓碰碰運氣,說不定也能拍攝到非常漂亮的畫面。
拍完這幾張照片,我就一直有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壯觀。這個詞是不是與手機無緣了,畢竟在城市中很難拍到大好河山、寬廣海面,那么怎么拍呢,依然老招數,跑到高樓下面,往上拍,由于天空是望不到邊際,所以大樓因此也更加壯觀了。
話說回來,手機雖然在某些特性上比不上單反和微單,但依然是個非常好的攝影工具。在便捷性上手機更勝一籌,只要構圖還不錯,無論直線、曲線、細線、粗線在光的作用下讓畫面有著不同的感覺。以下這組照片就是圍繞“線條”這個主題發現了一些不錯的畫面。
回歸本質的攝影,可能還有生活記錄。我在用一加3T的時候,也用手機記錄了一些街拍,大家也就隨便看看吧。
寫在最后:攝影的種種限制其實來自于你自己
以上照片都是用一加手機3T拍攝,在使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大概嘗試拍攝了800多張照片,也可能技不如人,拍攝那么多,但滿意的照片也不算多。反正,最終挑選了自己比較喜歡的十幾張拿去沖印了,攝影,還是要自己拍得開心。
最后想聊聊手機攝影的限制,雖然可能在客觀因素上的確在設備上沒法達到單反級別,但是攝影的種種限制其實來自于你自己。畢竟作為記錄工具,它可以很好的把各種瞬間永存在手機中,如果說一定要把一些照片拍出感覺來,我想換設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以及多嘗試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