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人的價值,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具體的體現就是賺錢的能力,形成主流的價值觀。
在這樣的價值評價體系下,焦慮、迷茫者層出不窮。有些人質疑,難道我們必須去一線城市去拼去闖,必須租住在不見陽光的地下室,扛過一段不是人的日子才算是正確的道路嗎?偏偏有人就是喜歡安安穩穩的日子,上班下班,看書、喝茶,又有什么不對的嗎?
這樣當然沒有什么不對。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選擇過怎樣的生活,無可厚非,都是一生。做出選擇,只要你自己覺得好,就是好。
2
魚群的故事
記得曾經買過十幾條小孔雀魚,養在一個并不大的魚缸里。缸雖小,裝備卻一個都不少,溫度計、過濾器、加氧棒、假山、海草、沙石,總之,剛弄完的時候,看起來是賞心悅目的。偶爾看著這群小魚來來回回的游來游去,暗自羨慕,它們的日子真愜意。
沒有久,缸里出現了好多新出生的小魚。漸漸的從最初的十幾條,到后來發展壯大,后來數了數足有六十幾條。這時候,問題出現了,原來清澈的魚缸,已經變得渾濁,哪怕是常換水,沒兩天就又變渾濁不堪。魚兒明顯加速游動,爭搶食物,里面的水草也被啃食的差不多都死光了。原本看起來悠哉自得的魚缸,變了模樣,像是廢墟。
再后來,小魚在惡劣的環境中,那些不能適應環境孱弱的小魚一個個死亡,數量不斷減少,當又回到十幾條的時候,魚缸里即便沒有了水草,也同樣清澈,優美。小魚也恢復了自在,不緊不慢的游。
不禁慨嘆,這難道不是我們如今生存的環境鏡像反映嗎?如果在人口眾多、競爭壓力極大的環境中,不拼命的去生存,那么等待自己的有可能就是被淘汰。
這一缸小魚的故事,實在印象深刻,令人難忘。
不是我們不需要舒適的環境,是生存現實倒逼著我們,只有讓自己變得強大,只有往前走才可以好好生存。
3
你怎樣對待你的人生,它就會怎樣對待你。我個人的經歷就是活生生的案列。大學剛畢業,那時意氣風發,年輕人該有的熱情、狂妄、無知,都會有。當時滿滿信心的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于是,只上了半年的朝九晚五工作,就辭職創業。激情不減,干勁十足,不覺中,七年過去了。雖然壓力大到很多時候都想逃跑,焦慮到晚上失眠,但是,那時的生活無比充實。因為,我知道,那是在為自己打造未來生活。有收獲、有幸福感。
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不經意間奪走你所擁有的,當一切歸零之后,我的整個人都不好了。從此后,自己都可以感覺到變化,抱怨成為生活的全部。
真的是五年之后,之前選擇的一切都會反照到現實生活中。失去工作、脾氣變得暴躁,婚姻發生一次次危機。當我意識到這一些時,已經失去了所有,甚至是朋友。
命運不會因為你的軟弱而善待你,只會奪走更多的東西。于是,決定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在這里寫作就是踐行。
4
無論是否選擇打拼,我們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追求幸福感。
《幸福課》中認為,人最終的幸福感來自兩方面,首先來自基因的傳承,這是任何人的本能,也是所有動物的本能,當人們看到自己的生命可以通過基因一代代延續,人們會不自覺的發出會心的微笑。
其次,人終究還有高于其他動物的追求,那就是他的存在和行為可以給周邊人留下烙印,或者創造的快樂,就是所謂的幸福感。
你今天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決定了未來的五到十年的樣子。今天在舒適區,五年后將很不舒服;今天若是選擇了搏一把,那么,誰知道五年后生活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在人生的長河中,總是希望這條河更長一點、更寬一點、更深一點,在自己的選擇和行為的影響下,傳遞正面的東西。這大概就是文章開始提出問題的答案。或許幾年、十幾年后,你早已發生改變,那時你會為曾經付出的努力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