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通了,放下生死糾纏,覺得人應(yīng)該認真地活著,至少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生而有趣。
一個老年人如果能有廣泛的興趣,學(xué)會關(guān)心他人,使自己的生活匯入到整個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會象一滴水歸入大海,慢慢地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最終,也不會再有對死的恐懼。——羅素
以前以為堅持就是永不動搖,現(xiàn)在才明白,堅持是猶豫著、退縮著,但還在繼續(xù)往前走。
當(dāng)你進退兩難的時候如何做出決定?——拋硬幣,當(dāng)你第一次拋了以后想再拋一次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知道答案了。
當(dāng)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時,沒有誰會想得太認真。
一邊提拔,一邊磨礪,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不二法門。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貪婪的看待生活,舍不得錯過任何一點精彩,生怕自己在某個組織里掉隊,像個小丑一樣到處奔忙。聊以獲得一些虛榮和談資,顯得自己很重要?其實這只是一個笑話,相對一個組織或者一個情感群體來說,少了你,他依然要繼續(xù)前進,難道會因為少了一個人就不玩耍了嗎?
正因為心里沒桿秤,不知道輕重,容易被人牽著走,這種被動的亦步亦趨的生活會讓人無助得缺乏掌控。縱然精彩一時,結(jié)果也不會太好,因為你沒有朝著既定的方向在走,自然談不上什么積累。有人說,圓規(guī)為什么會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為什么你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我想還是有些道理的。
孤獨,就是與自己相處,并開放自己的端口。與自己相處重在感知自己的靈魂,與自己對話,在任一個空間里都能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而一個成熟的社會應(yīng)該是鼓勵特立獨行的,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jīng)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是的,任何一個,對生活不粗糙,對萬物細膩體察,對自己對他人對責(zé)任不淡漠不鄙視的人,都逃脫不了憂傷,傷感與人生如影隨形。但,這種憂傷背后,則是常人體會不到的深刻的喜悅,以及溫暖的感動。如同海子,他可以很絕望,但他同樣較之他人更能體會幸福和希望。所以他能寫出《日出》這樣喜悅的句子:在黑暗的盡頭/太陽,扶著我站起來/我的身體像一個親愛的祖國,血液流遍
是的。我們是很容易絕望又很容易燃起希望的人。每個人,走在漫長而孤獨的時間荒原上,需要一雙能看到希望的眼睛,這雙眼睛有時候會盈滿委屈而憂傷的淚水,急切需要強有力的擁抱,需要有靈性的同道溫暖的理解,但是,大部分時候,需要自己給自己點起一盞燈,然后堅定地前行,哪怕是踉蹌著屢次碰壁被種種現(xiàn)實的殘酷擊得粉碎。這就是從絕望中看到的希望,自己給自己的光明。
心靈雞湯的邏輯就是我指著一輛法拉利告訴你:“好好努力,將來你就能開上這車。”你反問我:“你不努力嗎?那你的跑車在哪?”我繼續(xù)告訴你:“一個人幸福與否,在于他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對內(nèi)心的認可,不在于開什么車。開法拉利的往往沒有騎三輪的幸福……”
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當(dāng)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dāng)所有的時光在被辜負被浪費后,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 ——錢鐘書
伏爾泰:我雖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
像鴿子一樣溫順,像蛇一樣狡猾。這是一句最好的人生格言。你像鴿子一樣容易接觸,有親和力,沒有攻擊性,遇見危險和不喜歡人與物,第一反應(yīng)是最有效率的退讓,飛到別處去,我有天空可供退讓,不和壞人糾纏。不得不還擊時,你又像蛇一樣迅速及兇狠,不猶豫、不拖拉,以牙還牙。當(dāng)你到了這個境界,別人只會更尊重你,自然,也不敢欺負你。——連岳
讀歷史,到格局深處,你就會把“忠奸善惡”這四個字讀沒了,把輕率的結(jié)論讀忘了,甚至把自己讀得不憤怒了。于是,一種叫“寬容”的品格就此扎下了根基。首先,承認世界的殘酷性。其次,承認他人趨利避害的合理性。再次,認清自己的真實處境。最后,找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這才是寬容的真實含義——寬容,不是饒恕他人,而是拓寬自己。
貧窮是最可怕的惡魔,是最嚴(yán)重的罪行(蕭伯納語)。貧窮總孕育著恐懼、焦慮、不安定,也挑戰(zhàn)著人性與底線,所以會暴露出丑和惡。但這并不是說窮人有原罪,有罪的是貧困而不是窮人,應(yīng)該消除的也應(yīng)該是貧困而不是窮人。
領(lǐng)導(dǎo)就是管理能量,首先是管理你自己的能量,然后是管理周圍人的能量。——《權(quán)力與領(lǐng)導(dǎo):如何影響他人,怎樣激發(fā)正能量》
生氣的時候,是最不該說話的,也最不該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