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獲取都不會,你還想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文 / 大劉的自由時光

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了,獲取知識的途徑非常豐富,報紙雜志這些紙媒不用說,電腦網絡,微信,喜馬拉雅等APP也是獲取知識的好地方,但是如何有效獲取和整理獲得的知識點,真正的做到為我所用,也非一件易事。下面大劉就基于自己的體會,給大伙分享下。

如何獲取知識

1. 微信訂閱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什么要把微信放到第一位,而且還是訂閱號?

估計很多朋友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沒錯,現在的時代就是微信的時代,活躍用戶數超過7.5億用戶不是說說玩的。

這么大的用戶群也催生了以知識內容分享為主的很多微信公眾號,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個人為主體的訂閱號。個人IP的大量出現,每天不知道要分享出多少原創的知識。每天就是把所有感興趣的微信訂閱號翻一遍,我估計你一天什么都可以不用做了。所以大劉認為,對微信訂閱號的關注和知識獲取有以下幾點需要關注:

A. 一定要對關注的微信訂閱號做分類

說實話,大劉對微信訂閱號的分類管理功能的缺失是不滿的,好歹做個標簽也好嘛。關注了那么多微信訂閱號,無法自定義排序,想關注下最新的寫作類公眾號更新沒有,還要一個個翻來看。即使置頂了幾個訂閱號,看起來還是覺得不方便。(訂閱號關注較少的朋友當我沒說)。

不過大劉也有一個好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訂閱號的分類,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訂閱號分類管理系統。

首先打開你要分類的某個訂閱號,進入后點擊右上角的人頭標志。

第一步

拖拽進入不同的文件夾,重命名

第二步
打開文件夾看看,不錯吧

這樣是不是就非常清爽,一目了然了?

B. 訂閱號內容整理

看了這么多訂閱號,如果看到作者寫的非常好,就要毫不猶豫的收入自己囊中了,便于以后翻看查閱。大劉一般是這樣整理的

  • 微信收藏+標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應的收藏內容,可以通過編輯標簽的形式進行管理,好查找又便于管理。

  • 為知筆記或者騰訊微云
圖片發自簡書App
  • 手工整理

借助云筆記功能,通過搜集的微信訂閱號內容素材,注入自己的認知體會,將知識素材進行再加工,分分鐘你的技能值就有大的提升。

2.專業類網站博客

大劉做為程序猿,一些常去的技術網站沒事都會去逛逛的。比較知名的幾個分享給大家

  • 綜合技術類:CSDN,開源中國(OSCHINA),SegmentFault,InfoQ

  • 前端類:站酷,藍色理想,素材中國,昵圖,優設等

  • 產品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36氪,獵云網等

當然,還有很多我沒有關注的網站,技術能力所限,也歡迎大家補充。

通過這些網站內容,我們能夠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最前沿的技術演進,甚至能夠參加它們舉辦的各種線上線下的技術沙龍,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方面碰撞了知識,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人脈。

另外,一定要不斷地收藏整理,這樣的網址收藏,儼然就變成屬于你自己的知識庫了。

3.音頻類APP

現在的社會,時間是最寶貴的。我們可能沒有大段整塊的時間去翻閱紙質書籍,或者數量眾多的微信號,但是可以在早上洗漱時,地鐵公交上,甚至上樓等待電梯的間隙,聽上一回羅輯思維,或者明朝哪些事兒,乃至是郭德綱的相聲都行,無形間零碎時間就利用起來了。

不要小看這些零碎時間,化整為零的方法永不過時,量變引起質變的理論用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劉這塊用的最順手的還是喜馬拉雅FM,當然也有知乎Live,分答,得到 這些APP都不錯,就是對應的形式不同而已。

4.紙質書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承載著我們知識傳承的媒介功能,不過除了大學四年,應該沒有更好的整體時間供我們這些職場人進行閱讀了。

所以,你才會看到網上那么多的讀書分享的社群。比如如何快速閱讀,或者拆書幫,早起領讀這樣的模式,由讀書的達人為你分解,梳理書本中的知識,不得不承認,這些模式還相當的火熱。

怎么說呢?大劉實際上是不完全贊同這些讀書方法的,速讀囫圇吞棗,沒有理解書籍的精髓,領讀的話接收的是他人的二手知識,難免會帶上他人的思想烙印。書不在多,貴精則行。對于紙質書籍要區分種類,才能有的放矢。

  • 勵志類,職場類,管理類書籍。

這些書可以采用速讀模式,先看目錄,作者自序,了解作者要講述的是哪些方面內容,然后快速通讀一遍,了解大概,讀到感興趣的地方,做下標記,等讀完后再翻過來重新細讀下。這樣,既避免了錯失重點,又能對作者整體的書籍內容有所概覽。

  • 工具類,語言類,技術類書籍

這些書說白了是自己賴以生存吃飯的家伙,必須琢磨的夠深夠透徹才能學以致用
這些書籍的特點是比較枯燥,知識點眾多,不過都比較系統。建議的閱讀方式是大量,慢速的通讀幾遍,盡可能參與到工作實踐當中。俗話說,熟能生巧。多用幾次,知識點早就印到你的腦子里了,這時候就是 無書勝有書 了。

小結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如何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收集,整理的方法,有很多地方介紹的不完整或有紕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下篇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3,523評論 25 708
  • 在這里,我要分享一首恐怖且讓人惡心嘔吐的詩或分行文字,來慰藉日常中巨大的失落和孤獨,以及那些曾經為孤獨創作過的靈魂...
    唐瞬閱讀 454評論 5 7
  • 今天回顧了溝通中的 1、五大交流表達途徑: 指示型:把這個文件重新做一下 情感型:那天真的讓人很心煩 疑問型:我在...
    outstanding5閱讀 168評論 0 0
  • 1.感恩宇宙供養大地, 滋養著萬物、讓萬物享有無限的資源與財富。 2.感恩今天可以休息陪伴兒子去逛街買東西。 3....
    敏樂麻麻閱讀 198評論 0 0
  • 11月18日感恩我有愛。讓思念輕輕滑過,感恩我有理想,我有金剛智慧我可以再來。感恩給我機會我會珍惜。 夜,不再漫長...
    穎默閱讀 119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