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陋習

作為一個時間管理上的傻逼,最近深刻意識到時間的利用不在于告誡自己在某特定的長時間段內專注于某一件事,而在于即使再忙也能分割出不同的時間塊做不同的事情。

當我面對死線的時候,我總是迷信于死線的前一段時間內除吃飯睡覺外什么事都不干,只專心那個死線的任務。比如,我的論文要交初稿了,于是在離死線一個月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接下來這段時間內,我只能專心致志地寫論文。出去浪?No. 健身?No. 約朋友面基?No. 以及其它一切形式的需要占用時間1小時以上的活動,全部say no。然而結果是,我因為沒有健身長胖了,沒有經常出門變成了山頂洞人,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那我的論文寫得怎樣了呢?呵呵呵呵,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我想著集中所有時間心無旁騖做一件事能達到預期的高效,最后發現這種情況下,心無旁騖都是假把式,時間利用率卻極極極極極低。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大部分時間只是在用不活動來換取心理安慰,而沒有換取實在的效率。我可能不出門,但是我極有可能在家無所事事待一天,什么都沒干。然而如果我規劃好每天健身的時間,或者隔一陣子出個門找朋友聚一聚,保持適當的文娛活動和正常社交,可能我的寫論文的效率會跟現在一樣,或者有可能更高,因為不過是把閑著什么都沒干的時間拿來做別的事情了。

已經在這個問題栽過幾次了,這次好像栽得尤為明顯。所以道理就是,再忙也要健身也要玩,然后更加高效地做事,這他媽才是打怪升級啊。

立文為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