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樂香?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廣東東莞
幸福君說
我是幸福君,又到了每周五的幸福伴讀時光啦!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跟青春期孩子,從泥潭里走出來的媽媽。曾經,孩子對她說過無數匪夷所思的話——“從此我們恩斷義絕!”“我要跟你們分家!”曾經,她痛苦迷茫,不知孩子的未來到底怎么走。
她做了什么,讓孩子一點點改變,甚至還對媽媽說:“幸虧你學習了,不然我們家早散了”的話?又是什么,讓這個曾經的網癮少年,語重心長地對弟弟說:“幸虧咱媽管控我的手機,不然我早就在游戲里被廢掉了!”
有些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受到;有些成長,只有努力過的人才能體會到。謹以此文,獻給每一個敢于直面自己、勇于改變自己的你。
01??“從此我們恩斷義絕!”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今年14歲,初二,是一個帥氣但不太自信的男孩。
學習性格課程后,我才知道:
老大是一個低自信的老虎;
我是一只低自信的孔雀,想說又不敢說;
先生是一只帶老虎的貓頭鷹,挑毛病很在行,家庭事務及孩子教育方面卻是甩手掌柜。
我們夫妻之間,溝通很少,偶爾聊天,說不了幾句就不歡而散。
所以,在孩子們的生命鐵三角中,我們的夫妻關系并不是很牢固,在別人看來活潑開朗的我,情緒也受夫妻關系影響,陰晴不定,非常易怒。
老大在一種特殊的情形下出生,那個時候,老公一家還沒有從失去他弟弟(溺亡)的陰影里面走出來(事情過去了四年)。
老大的出生,給了整個家庭生機和活力和希望,所以老大小時候,全家把愛和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尤其是我這個當媽的,更是把太多希望寄托在老大身上,從小對老大特別嚴厲,不準動不動哭哭啼啼的,遇事不從,我就數一二三,開始打罵。
老大性格活潑、倔強、執拗,很有一股寧死不屈的氣勢。
別人家的孩子被打時,大聲求饒,但他絕對不會,他就擰著那一股氣,好像在說:你打呀,要打就打死我算了!
他6歲上幼兒園時,有一次他跟著奶奶去看婆婆(奶奶的媽媽),走到山上因為有要求沒被滿足,他就不走了。
我想嚇嚇他,就拉著奶奶往前走,想著他會跟上來,結果他掉頭往回走了。
要知道,6歲的他還不認識回家的路,卻已經這么倔強了。
那個時候,我們常常無奈地說:“這個孩子真倔啊!寧愿被打死也不屈服。”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直沒有更新,我們之間愛的存款越來越少,直逼紅線區域,我們的親情隨著老大進入青春期,頻繁告急。
老大初一上學期,經常偷偷玩游戲,在同理、打罵過N多次無效后,有一次忍無可忍,在他再一次玩游戲時,我抱起電腦,當著爸爸和孩子們的面(因為爸爸經常手機不離手),把筆記本摔得粉碎。
一起碎掉的,還有這顆老母親的心。
同一年,在國慶旅游期間,我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老大因為玩游戲被我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他負氣離開。
還通過電話手表惡狠狠地對我說:“王樂香,我告訴你,從此以后我們恩斷義絕!”
說完,他把電話手表扔掉了!
當我跟著電話手表的移動定位搜街時,內心的怒氣蕩然全無,只剩下害怕和無助。
我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再見到孩子。
那一刻,除了大哭一場,我什么都不想做。
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向警察求助。
好在孩子扔掉手表之后,發現自己迷路了,也開始找媽媽,尋找無果之后,他向巡邏的警察求助。
我在警察局翻看監控的時候,接到了巡警的電話,一切化險為夷。
這件事發生后,我和爸爸想把事情壓下來,不再提起。
沒想到孩子把這個事情寫進了國慶的假期作文,以《媽媽的愛》命題,他自己也做了檢討。
我以為,經過這次出走事件,他應該會覺悟,好好聽話,認真學習。
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
02??三條路,我該怎么選?
沒過多久,又因為玩游戲的事情,我們爆發了一次家庭大戰。
他怒氣沖沖地奪門而出,嚇得姑父趕緊緊隨其后,姑父坐電梯他走樓梯,姑父走樓梯他坐電梯。
我內心無比恐懼,因為小區的二樓沒有裝防護欄!
老大學前班的時候,我接觸了愛的教育,知道一切從愛出發,也尋找各種機會學習家庭教育,知道要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一切學習都太零散,我經常在專制型和溺愛型父母中切換。
當我溺愛時,理智告訴我,絕對不可以這樣!
當我專制時,心又告訴我,這樣會傷害孩子!
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有效的引領,也沒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對先生這個甩手掌柜充滿憤怒,這些憤怒都被我發泄到兩個手無寸鐵的兒子身上。
每次發完脾氣,我無比愧疚、后悔,卻又一遍遍地陷入情緒的發泄中無法自拔。
我感覺自己是雙重人格,是偽裝者,甚至,我會懷疑這些家庭教育理論,都是只有形的東西,純屬紙上談兵,根本就不現實!
面對孩子提出的種種挑戰,我無能為力、彷徨無助,我不止一次想永遠離開,卻又覺得對不起生養自己的父母。
2020年的這場疫情,就像照妖鏡一樣 ,把我曾經挖的坑,一個個都照出來了。
以前我死命管制的平板、電腦,光明正大的被孩子拿在手里。
一邊是他緊鎖的房門,另一邊是老師在群里播報的他的曠課記錄,作業拖欠記錄。
班主任、各科老師,一次次給我私信,我卻不知道如何跟老師溝通。
而孩子,就是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要么不理,房門緊鎖;催急了就對我各種吼叫,厭惡的眼神,傷人的話語隨口而出。
他不止一次咬牙切齒地對我吼:“我看到你們就惡心,我不想見到你們任何人,我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吃飯,不想和你們呼吸同樣的空氣!”
我心如刀絞,淚流不止,他卻說:“不要在我面前哭,我討厭看到別人哭!”
他斬釘截鐵地說:“我要我覺得,我不要你覺得!”
心情稍微好點時,他會說:
“老媽,我實話告訴你,你不要指望和我講道理,你已經講不過我了,不管你講什么,我都能把你帶偏!”
“我本來就不想上學的,更沒有想過考高中,現在只是完成義務教育,僅此而已!”
“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我身上了,好好帶好弟弟和妹妹吧”
“長大以后出去打工嘍,做流水線嘍,大不了睡馬路嘍,反正就是不想和你們在一起!”
“我覺得活著也沒有什么意思,就這樣得過且過嘍!”
曾經嘗試過和他談條件,可是他無欲無求啊,什么都不在乎啊!
隨著他的每一次咆哮,每一次的自我放棄,我的心一步步跌入深淵。
可是,當媽媽這個角色,再痛苦都不能辭職啊,我只能硬著頭皮往上沖。
擺在我面前的路,有三條。
一、放棄他!
這條路,最容易,把他送回老家,上完義務教育,養到18歲成人,然后任其自生自滅。
可是,這違背我的初衷啊,我多么希望孩子有個幸福的人生,而不是湊合、將就、被放棄的人生。
二、交給機構
現在有很多改造青少年的機構,廣告打得震天響,讓我們這些被青春期娃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父母,真是心動啊。
可是,這些機構爆出了很多新聞,他們用各種酷刑,折磨孩子的身心,對孩子進行肉體的摧殘和精神的踐踏。
表面上看來,孩子因為太過恐懼而變得順從聽話,但其實就是花錢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這條路,看起來父母可以偷懶,但代價卻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三、自我改變
黃志猛老師說:誰痛苦誰改變!
孩子沉迷網絡,他是開心的,我是痛苦的,所以,我改變!
改變談何容易?改變真的很難,但是,只有父母的自我改變,才能讓孩子的人生看到希望。
這條路,最辛苦,最費心,卻是最安全、最有效、最有力量的一條路。
03??簽訂“分家協議”
疫情有所緩解后,無數家有上網課孩子的父母,身心疲憊、無計可施。
青春期的課程,在疫情的催化下應運而生,如一場及時雨走進了我的心。
第一課關于青春期孩子的腦科學知識,讓我知道了,控制處理情緒的前額葉在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成,由此,我接受了孩子容易失控的情緒。
第二課是告訴我們如何找到合適的教養風格,我對自己過去的教養方式做了個梳理:最開始,我是專制型;零散學習后,我變成了溺愛型。
學習后,我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做教練型父母。
海英老師推薦的勵志電影《卡特教練》,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可孩子瞄都不瞄一眼。
第三課提出,父母穩定的情緒是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核心關鍵。
這個恰恰是我最需要修練的部分,黃金15秒,深呼吸然后抿一下嘴唇,給自己一個微笑,嘉許自己做到了。
老大和我冷戰了一段時間后,在補習班回家的路上,他提出要自己一個人住。
那天剛好第四課關于有效溝通的內容更新了,我在等他上課的時候,把課聽了一遍,感覺一切都是剛剛好。
在車上,他用一貫冷漠的語氣問我:“工資什么時候發?我想自己一個人生活,吃住都在辦公室。”
我知道他是不想要我管他,換作以前,我會滿心委屈和憤怒。
可是,前面幾課我也不是白學的:
一、他的前額葉沒發育好,我理解他;
二、我要做教練型父母,除了接納他,更要引導他;
三、重中之重,穩定好自己的情緒,把握好界線。
于是,我做了幾個深呼吸,穩住方向盤,也穩住自己的內心。
我語氣平靜地說:
“哦,你提出這個問題啊,說明你真的是長大了,我挺欣慰的,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自已管理自己了。
媽媽這么大的時候,可沒有這個勇氣啊。不過,咱們先約定一個期限,怎么樣呢?”
“你說多久?”兒子問。
我說:“一個星期,怎么樣呢?效果好就延期,不好就打住。”
“好。”孩子說話口氣明顯地緩和了,也應允了這個期限。
我補充了一句:“我做到閉嘴不管你,那該你的事情你還是要做啊。”
“知道了。”他回答得很利落。
回到家,我們匆匆起草了一份“分家協議”,彼此約束,他管理好自己的作息,好好上課、寫作業、堅持鍛煉;而我要真正放手不管他。
當我拿著這份協議和他討論的時候,他全部欣然接受,然后搬到了我的辦公室。
第一天,我8點到辦公室的時候,他已經起床在上課了。
上午上課,我發現他神情不對,剛一起身,他就把與上課無關的網頁關掉了,課間的眼保健操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做得還是很敷衍,好在是開始了。
午飯做好了,我邀請他吃飯,他回絕了我。
一個星期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這期間,他能遵守的約定也是極少,但是當提醒到他時,能第一時間反應,而不是和之前一樣視而不見。
一個星期結束后的第一天中午,為了迎接他回歸,中午我特意按照他喜歡的方式炒了牛肉。
當打電話給他回家吃飯時,他回應我:“不想吃。”
我說:“好的,一個星期為限,叫你吃飯又不吃。”說完我把電話掛掉了。
正在我黯然失落的時候,他回來了。
我驚愕地問他:“你怎么回來了?”
“我怕你難過嘛,你都沒等我說話就掛電話了。”兒子說。
老母親的心里暗喜:看來這小子有點回心轉意了。
同時,我內心還是比較忐忑,他不斷發出挑戰,我真心沒底能接得住啊。
04??久違的神采飛揚
青春期的課,馬上更新到第五課——了解孩子,助力他發揮天賦。
這節課,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贈送了一份PDP性格測評。
不出所料,有主見的兒子,是個低自信的小老虎,孔雀也較低,我瞬間明白他和我說的:“老媽,我不喜歡得到很夸張的表揚。”
我當時挺不解的,還有人不喜歡表揚?
黃志猛老師說,性格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資源,一點都沒錯。
有了性格測評做方向指引,我和他交流的時候,少了小心翼翼,更多的是言簡意賅,直來直去真性情的表達。
我也跟他分析了他自信心低的原因,主要來源于成績不理想,剛好這個時候,恰逢春暖花開,孩子們返校了,暑假學習力復訓的時間安排下來了。
開學第一周的那個周五,孩子笑容滿面地走出校園和我打招呼時,我眼睛濕潤了——已經好久沒有看到孩子如此神采飛揚了。
我第一時間把學習力的復訓時間告訴他,問他是否需要。
他滿心歡喜答應說:“我盼了好久了,時間終于定了,趕緊給我定名額吧!”
我讓他自己聯系老師,他馬上聯系老師,周末還問我是否已經繳費成功訂位。
雖然,回到家里,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抱起平板,刻意與我們保持著距離,但是每一次叫他,他都能及時回應。
隨著課程的深入,海英老師講到了平衡法則,我覺察到自己家庭氛圍的了然無趣,沒有生活的熱情。
孩子沉迷網絡的背后推手,實則是我們夫妻二人。
鑒于老公對我發的視頻視而不見,我選擇了把重要片段錄制屏幕,發朋友圈配以文字,僅先生可見。
接下來的周末,很少主動接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先生,看到我忙完做飯還要去接孩子時,會間或地說上一句:“你還沒吃飯呢!”
于是,我順水推舟,直接邀請他接孩子放學,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飯,再送孩子去上補習班。
剛開始,孩子對于老爸的突然出現,顯得不太自然,爸爸也開始用心安排吃飯的地方,孩子嘴上雖然不樂意,可是卻吃得很香。
上個月,我生日那天,孩子因為扭到腳,下午5點多打電話要我去接他。
當我知道他上午腳已經受傷時,就責備他,為何上午不打電話。
他說:“我想著把課上完了再回來,我應該能堅持到下午放學。”
我既心疼又感動,喉嚨哽咽了。
我提出去扎針治療,他不愿意,提議我用銅砭給他磨一下。
05??“媽媽,幸虧你學習了”
吃完晚飯,給他磨腳的時候,我們天馬行空的聊天。
聊他在學校的生活,又聊到青春期的課程里面的家庭作業,我問他怎么看待我們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爸爸對媽媽持續學習的否定。
他的話很讓我意外:“媽媽,我覺得你是不可能和老家那些人一樣迷戀打牌、追劇,也不可能像很多人一樣迷戀游戲的,就算你會玩,你也不會迷戀。”
我問他為什么?
他說:
“因為你有很強的自控能力,雖然你失落時也追劇,可是你追的都是對你有用的劇,而且你很快把自己調整過來。
我很認可你一直在學習的路上,你看,如果沒有你學習的這些知識,哪里知道可以給我磨腳嘛!
我覺得你學家學對我們家庭也很有幫助,你所選擇的學習內容,都是和我們的家庭相關的。
學習你肯定是要堅持的,你和爸爸的關系比我想象中的更糟糕。
媽媽,我本來是想勸你忍一忍,讓一讓,現在我看到你進退兩難了,進一步是沼澤,退一步是懸崖,如果你不學習的話,我們的家庭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啊。”
他沉默了一會之后,繼續說:“這樣吧,你堅持學習,不要當著爸爸的面聽課,也不要長時間不出現,他叫你的時候你要回應,這樣他就不會那么反感的。”
最后,他懇切地說:“真的,我玩游戲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佯裝嘛,你們是不是不容易發現?嘿嘿。”
孩子的一番話,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孩子的心靈太透徹了,什么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孩子對我學習的肯定,讓我更加有勇氣堅持下去。
第二天早上7點半,兒子需要返校,一早起床看他在桌子上面寫寫寫,走近一看,原來是在給爸爸寫信。
信中,他提到了媽媽學習讓家里變得越來越好了,雖然沒有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可是家庭氛圍以及家人的身體都變好了,這些都是財富。
他也請爸爸做出一些改變,當然,最后還申請了自己想要擁有一部手機(青少年手機使用協議給他看過了,他表示接受)。
前不久,接他們回家的路上,他對我說感覺弟弟游戲上癮了,他向我提議,收回弟弟周末的手機使用權,我建議他和弟弟討論一下。
他對弟弟說:
“不要看我現在周末有手機使用權,我玩游戲都是有時間規定的,看視頻一般也是1個小時,只是和同學聊聊天。
家里的家務我也會積極參與,在我癡迷網絡的那些年,多虧了媽媽想方設法藏手機,進行強行管制,要不然,我現在早就毀在手機里了,現在努力考高中的想法,早就不可能有了!
我們班有不少同學就是因為父母給手機太早,現在沉迷在里面不能自拔了。”
弟弟若有所思的聽著,不知道聽進去了沒有。
但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因為我知道,有了他的這些認知,在后面我們的交流與溝通中,會越來越順利。
而弟弟妹妹,有了大哥的榜樣,也一定不會迷失方向。
在相信中質疑,在質疑中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朝著正確的方向,只要在行走,就一定會產生力量。
每一分力量,一定是產生質變的沉淀,最終一定會破繭成蝶,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感恩孩子們的到來,讓我的生命更豐富;
感恩孩子們的挑戰,促進我不斷學習成長;
感恩老班長的推薦,帶我走進了家學;
感恩幸福雙翼,讓我走近幸福!
?
關于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