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在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時,如果對提出的問題清楚了解,大都會說:“知道了。”如果不清楚亦不了解,則會回答:“不知道。”
這“知道”與“不知道”,乃世俗意義上表示自己對別人提出問題知曉與否的回答方式。并不是養生之道所言知道的含義。
【知】是從觀念和認知上了解什么是【道理】?這在知篇已有詳敘。
如果不能從觀念和認知上了解【道理】的真正意義,就沒有辦法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
【行】的本義原指道路,即是行走在道上。【行】者_道也《說文》。這里所說的【行】即踐行實證實修的意思。
【知道】與【行道】兩者是一非二的關系,【 知行】原本是合一的功夫。時常保得住至善良知在,便是具備且接納了善良之陽光能量的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倘若一時不行,便一時失去知了!
修行者是用身體來體驗道。凡身體存在的地方,亦即是道存在的處所。
? ?
因此行有行的功夫、站有站的功夫、坐有坐的功夫、睡有睡的功夫。
倘使隨時沒有了妄念,也就是隨時在修煉解脫的功夫了。
凡是有行不來、也做不到隨時無念的修煉者,那是由于知曉道理不真的緣故。
如果知曉了這個能讓人健康幸福的道理,是客觀存在且真實不虛的,自然樂于窮究道理之所在。
因此說:“但凡學與行不懈殆、不厭倦的人,那是由于對【道理】之無窮的奧妙,知之甚深甚切的原因呀!”
如若對道理知之不真而勉強去行的,意志和氣概能夠堅持多久?
圖片發自簡書App
等到意志消盡氣勢馳無,也就踐行實修不下去了。
對于立志健康養生與解脫的行者,時值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正是休養生息的時間,應當將神收歸至【心】的住所,抱一不離。
一者無欲也!修身養性者達至無欲至一的狀態,自然沒有世間塵情物事的纏繞,也無玄靈奧妙的道理可言。如同活死人一般,才可以說是大的休養和歇息。
只有修至做夢和睡覺沒有了顛倒妄想,才能見到什么是“主一無欲”的功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待到清晨醒來,這是修行人日更日新的時刻,應當早早起床,不待太陽出來就做修身養性、明理達道的功夫。
要有別人做一次就能完成的,自己卻做一百次!別人能夠十次做到的,自己做一千次的志氣!
這樣“積日成月,積月成歲。”不用三年五載,而學沒有達到圣人境界的,那是絕對沒有過的事情!
? ?
瞬間存、吸呼養,讓修煉功夫不間斷在剎那。天天有所收獲,月月有所進步,如此不斷前行,學道終能到達無比光明的境界。
? ?
或許有人會問:天理如何全?
? ?
答:必要時時存養方可。
? ?
又問:“人的欲望如何凈?”
? ?
答:“只須日日消除,時時磨滅。”
? ?
人皆有至善的良知良能。良知貴在達至,良能則要充盈。
? ?
倘若欲達至且充實盈滿,其竊訣不過勤學好問罷了。
? ?
人的真性,靈妙而且神奇,念動即飛,不見其形貌。要想留住真性,須要察覺他的宗機,其樞紐須常駐在眼睛。
方法是將目光收回安在心之宅里。使心常清常凈,神氣歸根至胎元命蒂。
持恒既久則會產生命寶,純陽之炁漸漸充盈,且循經脈周流不息,仿佛身心沐浴在春天的艷陽中。煉得性功純粹,達到對境忘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斷采取大丹靈藥即無欲之陽炁,用純陽祖炁制衡物欲之陰氣,養成圣胎,取名就叫做【真人】。
白鬢老人說:
? ?
常常保得住至善良知便是行。這句話,不是通透三關三宮的人,是無法道破其中玄機的。
?
至于論及晏息日新,瞬存息養,日就月將。天理要時時存養,人欲當日日消磨。尤其為每天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中,不可以忘掉的注解。
覚明居士:
真知常在要踐行,知行一如方有成;
君子以身體認道,身之所在道亦存;
常人意氣能幾何?意盡氣馳了無痕!
知理果真悠然樂,學而不厭素位行;
行者晚夕晏息臥,抱一勿離煉魄魂;
萬緣放下心若死,主敬功久顯奇能;
功無間斷聚俄頃,日就月將耀光明;
瞬存息養全天理,時消刻磨禁欲焚;
吾人真性至玄妙,純雜無染最神靈;
念動即飛不見影,若然留之現蹤形;
機關在目自心返,常清常凈虛篤勤;
神氣歸根產至寶,遍體生春百脈循;
煉己純熟金剛體,對境無心大還迎;
采藥煉丹陽制陰,養就圣胎謂真人!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 第三天? 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