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坑男孩的話,你還在說嗎?

圖片來自網絡

文/香丁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5歲,一直是我親自帶。養育兒子的過程中,我走了不少彎路。現在每每想起,心里滿是歉疚。我痛恨自己的無知,也驚訝于育兒知識匱乏的我怎么就那么自信。我差點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直到我買來各種育兒書,一邊看一邊摸索,才懸崖勒馬,慢慢走上正軌。

養育孩子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主要根據自己養兒的經驗,就我們常對男孩們說的幾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

1、男子漢,不能哭。

我兒子自從會走路之后,他的活動范圍極大的增加。沙發、凳子、衛生間……但凡他能去的地方,都要努力去探索。這樣行動的后果,不是摔著臉,就是磕到腿腳,隨之而來的就是哇哇大哭。家里的人,不管誰抱起他,都要說句“小男子漢,不能哭”這樣的安慰語。

我曾經也說這樣的混賬話,因為從小到大,長輩們都是這樣說男孩的,于是我理所當然地用在兒子身上。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我看了很多碎片化育兒文章。盡管看過去還是忘記了,但戳中淚點的還是會記在心里。

看了很多育兒書,我終于知道一兩歲的男孩摔倒哭,就是因為他摔疼了,而他還沒有可以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所以他只能用哭的方式表達、訴說。這種時候,溫和的說句“孩子,你跌倒了,摔疼了吧”,要比“男子漢,不能哭”更接地氣。

再說,小男孩的認識層面完全沒達到區分男孩、女孩行為的程度。男孩也是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成長規律,從小灌輸“男子漢,不能哭”的觀念,讓男孩的情緒無法釋放,長大了要么不會管理情緒,要么通過其他不合適的方式發泄。

想到這些,我告訴兒子“你傷心了可以哭,失望了可以哭,難過時可以哭……你想哭就哭。”就像決堤的水,堵不如疏,怎么疏才是關鍵。

對孩子來說,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們只有不斷親自體會,才能逐漸成長。我們愛孩子,愛的是他們本來的樣子。孩子會犯錯、害怕、哭泣、傷心……這些是一個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本就要面臨的。不可否認,我們的確要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但是拋開孩子的成長規律,一味強調“男子漢,不能哭”真的好嗎?

一個小男孩,如果因為性別,在父母面前都不能痛快地哭、釋放自己,他長大又怎敢直面真正的自己?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大概就是從小灌輸“男子漢,不能哭”的結果吧。與其壓抑男孩的哭泣,不如接納他們,接納他們的一切,讓小男孩們想哭就哭吧!

2、那是女孩喜歡的,你是男孩,怎么能喜歡?

很長一段時間,兒子最喜歡的顏色都是藍色。為了建立兒子對顏色的擁有感,我盡量給他買藍色的物品。前段時間在網上給他看了一款藍色的書包,正要下單時,突然想到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就問了下兒子 。兒子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預料,因為他告訴我他喜歡粉色的書包。我若無其事地又問了幾句,心里卻琢磨著說辭。

稍加思索,我語重心長地跟他說:“既然你喜歡粉色的書包,我同意給你買。但是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有可能爸爸會說粉色是女孩子子喜歡的顏色,也許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這樣說。一旦你選擇了,買回來就不能反悔哦。”聽我說完,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粉色。

書包送到后,兒子把喜歡的書和心愛的玩具裝進去,背在身上,騎著滑板車在小區廣場上轉圈。看到他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新書包,我坐在椅子上,笑意盈盈地瞅著他大秀車技。

過了幾天,老公看見兒子的新書包,說了一句:“兒子,你怎么背粉色的書包啊,你是男孩子,粉色是女孩子喜歡的。”因為這句話,幼兒園開學時,兒子說他要背舊書包,對粉色書包閉口不提。

國慶節之前的周末,幼兒園舉行健跑活動。手機、面包、水、鑰匙等零碎東西太多,我便征用了兒子的粉色書包。奇怪的是,那次活動結束后,兒子竟然告訴我,他要背新書包去幼兒園。

長假結束,看到兒子背上了粉色的書包,我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再次對他說:“小朋友很有可能說你怎么背女孩的書包,到時候你不用理睬。媽媽是女生,也可以喜歡藍色,買藍色的鞋子、衣服穿。那么男孩當然可以喜歡粉色,背粉色的書包。”聽到兒子笑著說“對呀”,我終于不用再擔心顏色對他的困擾了。雖然班里果真有小朋友說,但是兒子依然每天背著他的粉色書包去幼兒園。

男孩為什么不能喜歡粉色呢?顏色不是誰的專屬,男孩當然可以喜歡粉色。作為父母,你知道自己的小男孩喜歡什么顏色、愛看哪種書以及他心里的真實想法嗎?

作為父母,當你知道自己的小男孩喜歡某種東西時,不要用固有的觀念和思維看待,更不要脫口而出“你是男孩,怎么能喜歡女生的東西”這種話。

當你的小男孩真正喜歡某種東西時,哪怕這種東西早已被世俗標簽化,我們也要尊重他、傾聽他、支持他,做他們的后盾。

3、蟲子有毒,別抓了

發現了西瓜蟲

兒子喜歡抓螞蚱、西瓜蟲、蟋蟀等昆蟲,我也樂得和他一起親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奇特。偶爾拍到他抓昆蟲的照片,會忍不住發朋友圈。有次發了一張,兒子手上爬著大蜻蜓,老人看到了,給我留言“那么大蟲子,有毒嗎?”

這以后我不愿再發類似照片,免得老人看到瞎擔心。在老人眼里,我這個媽媽大概不怎么靠譜,所以才會允許孩子抓一些她認為危險的蟲子。

吃飯喝水還能嗆死人,總不能因噎廢食吧!況且不是所有蟲子都有毒,總不能因此剝奪孩子對其它生命的渴望吧!

我小時候生活在廣闊的農村,捕麻雀,捉蝴蝶,抓蟋蟀、天牛、獨角仙幼蟲、螞蚱……享盡了童年樂趣。

如今的孩子,幼兒園戶外活動僅限操場,周末不是在各種興趣班,就是奔波在興趣班的路上。大自然就在身邊卻遙不可及。

我不愿讓兒子錯失童年的樂趣,常常和他一起去草叢中翻找唱歌的蟋蟀、跳動的螞蚱。抓住后兒子舍不得放回去,干脆拿回家養著。兒子給蟋蟀找來小盒子作為家,又從冰箱拿出菜葉給它吃。當他看到蟋蟀在菜葉上啃了很多小洞洞時,興奮地拿給我看。于是兒子又把西瓜、葡萄放進去,蟋蟀爬上去盡情地享受起美味來。我感激兒子,是他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奇特。

一個男孩,蟋蟀不讓抓、蜻蜓嫌太大、其它蟲子怕有毒。這樣的男孩長大,總會少了些什么吧。

一個孩子,只有見過生命的豐富多彩,他的生活才會充滿樂趣;只有親手觸摸過生命的柔軟,他的內心才會充滿大愛!

有時候,你所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枷鎖!鎖住了孩子的手、腳,縛住了孩子的行為、思想,甚至靈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