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習慣?2017-08-31 京東共讀

為什么總有人嚷嚷著減肥卻依舊每到月末胖三斤?為什么有人戒了十幾年的酒還是沒戒成?……可是有的人能在眼鏡進水的情況下拿到世界冠軍;有人一直都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生活習慣。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其實,是你忽略了習慣的力量。或者說,你不了解習慣。

杜克大學2006年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于習慣。

你是否突然想起了曾一度被習慣支配的恐懼感?

事實上,習慣沒有那么可怕,它的工作模式其實很簡單!

要了解習慣,我們得先說說我們的大腦。對于大腦,科學家曾有個經典的比喻——洋蔥,是的,大腦就是一顆洋蔥,由一層又一層的細胞組成,當你一層一層剝開它們,你會發現在最深處有一個橢圓形的組織,這就是基底核。

基底核就是記錄我們反復出現的行為的地方。

翻譯過來,基底核就是控制我們習慣的“小程序”。

它一旦啟動,我們就會開始刷牙,吃飯,系鞋帶,倒車入庫……是不是很神奇?

那么,如何啟動它呢?

首先,需要一個暗示。

所謂暗示,就是觸發習慣啟動的條件,比如我們放在門口的運動鞋,它是我們早上去跑步的暗示。

其次,有了暗示,“小程序”開始執行慣常行為,也就是穿上運動鞋繞著公園跑五公里。

最后,完成行為后,獲得獎賞,比如跑步時身體分泌的內啡肽帶來的好心情。

這就是習慣的“工作三步法”。

它強有力,卻也能刻意培養;它不能被消除,卻也能被替代。

用習慣改變人生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同樣性格的人常常會有不一樣的“大結局”,那么究竟什么能改變人生呢?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有一位富有且名聲顯赫的父親,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寫過《一位女士的畫像》,是20世紀意識流寫作技巧的先驅。在這樣人才濟濟的家庭,威廉·詹姆斯倍感壓力。他本來想當一名畫家,后來去了醫學院讀書,再后來輟學,要去參加亞馬孫河的探險之旅,不過最終也沒去成。

他常常責備自己,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事實上,他直到28歲還一事無成。更糟糕的是,他從小多病,而且也不確定自己的身體到底還能不能好起來。因此常常感到絕望。

1870年,28歲的詹姆斯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覺得該結束了,我清楚地明白必須清醒地面對自己的選擇,我沒有這種天資,我是不是應該直接放棄這份有意義的工作?”

換言之,有比自殺更好的選擇嗎?

有!比如,改變自己!

兩個月后,詹姆斯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做一個為期一年的實驗。他要用12個月讓自己變得自律,讓自己也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那時候的他也并不十分確定自己可以成功。但是,他決定至少可以做一些改變。他在日記中就自己改變的能力寫道:“我認為,昨天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危機,到明年之前我會接受現實,拒絕幻想。我自由意志行動的第一步應該從相信自由意志開始。”

在接下來的一年里,他每天都在實踐對自己的控制。從日記的內容來看,他在控制自己和自己的選擇方面從來都沒遇到過問題。后來他結婚了,并在哈佛大學執教。他在一個名為上學俱樂部的研討組中結識了后來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和符號學研究的先驅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再后來,詹姆斯成了美國本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并被《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

他曾說:“我們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態,但卻是習慣的集合體。有現實生活的習慣,感情生活的習慣,還有思維習慣。這些習慣系統化地構成了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

是的,帶領我們走向命運的,其實從來都不是性格,而是習慣。

正如他的經歷一樣,首先你要擁有改變的自由意志。

如此,改變才是可能的。

“《習慣的力量》一書出版幾個月后,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這是一位女性讀者寫來的,彼時她正處于人生低谷,她當時沒有工作,而且也失戀了。她還嗜酒過度,在她的生活中,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然后一位朋友送了《習慣的力量》給她。

她告訴都希格,當她看完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后,她又喝了酒,但那是她最后一次喝酒了。

“6天之后,也就是8月1日,我第一次參加了戒酒互助社的活動。到今天為止,我已經41天沒有喝過酒了,雖然之前經歷了很多事,但是我的心中卻懷有以前從未有過的新希望。37年了,我的人生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美好。如果沒有讀你的書,我可能連一次戒酒互助社的活動都不會參加。”

查爾斯·都希格曾經當了十多年的記者,還獲得過普利策獎。當他還沒有寫作《習慣的力量》時,他曾在巴格達工作,那時候,他剛剛開始對有關習慣的科學研究產生興趣。

他在那里遇到一位美軍少校,少校是一位來自佐治亞州的矮個子男人,在入伍前,他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是維護電話線,或者他也可能變成販賣冰毒的毒梟,他的一些高中同學就是這樣,他的人生道路并不成功。

后來他上過一些課,里面教會了他儲蓄、每天鍛煉、與室友交流的習慣。

在他升職之后,他學到了組織習慣的重要性,以及正確的習慣是怎樣讓之前他無法忍受的軍民工作更加融洽的。

在伊拉克,他看到民眾與文化也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則。并且,通過分析暴亂的發生視頻,他找到了導致暴亂的習慣模式,從而成功阻止了當地多次暴亂的發生。

現在,他在世界上最復雜的軍事組織之一的美國軍隊中管理著800名士兵。

“我跟你說,如果像我這樣的鄉巴佬都能學會這個,任何人都可以。我總是跟我的士兵們說,如果你擁有了正確的習慣,你將是無所不能的。”

后來,查爾斯·都希格寫下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成了一本超級暢銷書。在書中,他還告訴我們,對于個人,習慣很重要,對于公司和組織,甚至是社會運動,一樣如此。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個人、組織乃至整個社會,都將煥然一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從住的大學城公寓到教學樓要過一個紅綠燈,等紅綠燈的時候,喜歡看路口一個老爺爺賣的小盆栽:蘆薈,多肉,還有不知名的草...
    橘生淮北00閱讀 117評論 0 0
  • 當視線游走在內蒙的天地之間 第一眼便已深深戀上 躺在無垠的草原上,面朝藍天,數著白云 遠處成群的牛羊緩緩走過 ……...
    要出發周邊游閱讀 886評論 1 5
  • 早餐:雞蛋番茄三文治;午餐:湯、蒸蛋、蔬菜;晚餐:159。失聯的同學終于找到了,原來那天她是入院做手術所以沒時間接...
    勤快的旁觀者閱讀 188評論 0 0
  • 你說晚安,我說晚安,然后睡覺
    ASolely閱讀 162評論 0 0
  • anaconda里面集成了很多關于python科學計算的第三方庫,主要是安裝方便,而python是一個編譯器,如果...
    siro剎那閱讀 43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