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 怎樣才算是真正獲得了自信?
自信的核心,其實就是在接受自己之后—— 篤信真實的自己,是會讓人喜歡的。
你也許聽說過這兩種狀態:
“想要卻不能夠” “可以卻不一定要”
比如同樣是單身,有些人是為了學業/事業,選擇將 精力暫時放在情感以外的地方。有些人則是因為自 身條件不足,但擇偶標準很高,導致只能獨自一人。
在外人看來,這兩種情況呈現出來的狀態沒有任何 區別。但當我們透過表面看本質,會發現它們其實 相差甚遠——
一個是“主動選擇”
另一個卻是“被逼無奈”
那么,在下篇文章正式展開來講如何獲得情感自由 之前,有幾個問題需要你深度思考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 ? ? ? ? ? ? ? ? ? ? ? ? ? ? ? ? ? ? ?
有, 自己做不好某件事的時候,自我安慰是因為自己不在乎。其實是被逼無奈。也有過自己可以做到確實是自己主動放棄的。
2. 在這兩種狀態下,你的感受分別是什么?
A:當處于想要卻不能夠的時候,大多數是痛苦的,卻只能表面安慰,或許失敗了以后的那條路才是適合自己的,這樣的次數多了,甚至得了一種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啥也做不好,對自己也是低標準,做事情對成果期望不大,勉勉強強,沒有拼勁。考研那會兒,沒有抱著必勝的決心去備考,每次遇到痛苦的時候就情緒化,自我安慰,人生的路其實并不一定非要考研,或許早點工作對我更適合。其實后來沒考上,別的一起考到了名校之后,對比一出來,還是蠻痛苦的。遇到計劃也是,一點困難,就開始想著找理由放棄,容易情緒化。為了減輕痛苦,只好自我安慰,找很多理由。
B:處于可以卻不一定想要,是自信的,一種對內心的篤定,對自己能把控自己命運的信心,而且有種成功的積累感。
3. 你有沒有欺騙過自己“可以卻不一定要”而實際? 情況其實是“想要卻不能夠”?
有,今天寫文章,實在太累,差點想放棄,還給自己找理由,是因為自己實在太累,所以今天就不要寫,這明顯就是做不到卻給自己合理化的例子,立馬打起精神寫,開始寫,寫完感覺很好,感覺又有一個小成功的例子,對自己多一份喜歡。謝謝,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