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好脾氣都給了別人,把壞脾氣都拋給了我。

01



昨天在聊天的時候,聽到老媽講到一個事情:小周和小王兩個人每天回到家里就吵架,于是兩個人就離婚了。原因大概是小周是一名護士,每天上班需要面對不同的病人,回到家里動不動就沖小王發脾氣。小王是做銷售的,工作壓力也不小,本想著回到家可以好好歇息,沒想到老婆各種找茬,所以兩個人經常一言不合就開戰。時間久了,兩個人感情也就淡了,剩下的就是無休止的爭吵,最后以離婚收場。

老媽從小周的事情引申到我的身上,說我們這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人,每天需要面對不同的顧客,在工作中受點氣,就會把這個壞情緒帶回了家里來,讓家人一起承擔這份壞情緒。我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思想覺悟這一點絕對是要豎大拇指的,往往都是話糙理不糙。

還記得我畢業后參加的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上時不時會遇到糟心的事情,心情很差,動不動就發脾氣,搞得家里人小心翼翼地得看我的臉色行事。我每次發完脾氣之后,心里就十分地懊悔,覺得不應該對待自己的家人,他們又有什么錯?為什么要平白無故地受我的氣?

意識到這種錯誤之后,每次在想發脾氣之前,我都盡量地壓制,實在壓制不了就會寫下去,把各種想法一股腦全都寫下去,寫完了之后,心情也好多了。比起把壞脾氣發給家人,我這個辦法還是值得大家嘗試一下的。

無論是小周還是我,把工作上的壞情緒帶回家里,都是一種極為不明智的做法。家是避風港,不是發泄場;家應該是和諧溫馨的,而不是火藥味十足;家人之間應該是和睦友愛的,而不是一直看你臉色、如履薄冰的生活。

02


同事小方平時工作認真敬業,出了名的好脾氣。可是回到家,對自己的孩子卻是缺乏了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搞得現在孩子見了她都怕。

說來也巧,今天我給一個試聽課的小朋友上課。上課時,小朋友跟我有說有笑地聊天,玩得挺開心的。可是,在會課的時候,特別他的媽媽進來后,小朋友的表情瞬間就變了,之前的活躍全都不見了,上課積極回答的表現也沒有了,小心翼翼地看著他媽媽的臉色,不敢大聲說話。

所以,無論從事哪一種職業的朋友,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千萬不要把這種壞情緒帶回家里,發泄給自己的家人。他們是你最親近的人,你不要讓他們成為你發泄的對象。

如果你實在是憤懣,可以把壞情緒在回家前發泄完,或者可以像我一樣寫出來,這樣不僅可以發泄情緒,還可以鍛煉一下寫作水平,兩全其美。

前幾天看哀曲無聞的文章時,提到古代的詩人大多的詩詞和文章都是在憤懣不如意時寫出來的,你也可以試試寫一寫,說不定哪天成為新一代詩人和作家了呢。

壞情緒就像垃圾,所以不要把“垃圾”帶回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