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功能點的調研分析如何做》總結

依然是三節課公開課課程筆記。

功能調研和產品調研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為了更好地做功能點調研,先來看什么叫功能調研。功能調研,顧名思義是對產品功能點的分析,和產品調研一樣,都是目的性非常明確,注重底層邏輯的,以及去了解用戶需求是否被滿足。

要區分這二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功能調研:(1)關注的是業務流程和底層邏輯,(2)注重交互體驗,也就是頁面設置等,(3)要突出功能的亮點。 ? ? ?而產品調研注重的是更宏觀地研究整個產品。最關鍵的是(1)關注產品結構,(2)關注產品迭代的過程,(3)注重調研運營邏輯。

那么兩者使用的情況又有什么差別呢?大牌、老牌的產品因為品類或功能太繁雜,如果要進行整體的產品分析會非常費時費力,也不聚焦,因此進行的多為功能分析,研究某幾個可取的功能點,看能不能抄,要不要抄。而產品調研則比較適合新產品,品類簡單功能簡潔。

做一件事情要有方向才能有結果,調研也是。所以首先要明確調研的目的。

目的分三類。是針對不同的情況去分類的。首先第一類的情況是是競爭對手上了新功能,這時候調研的點就是兩個,一就是自己的產品要不要也上這個功能(有沒有用戶需求)?而是能不能上?目的是為boss做決策提供依據。

第二類情況是自己產品準備要上新功能,看看別人怎么做的。看的三個標準是(1)別人哪些功能點做得好(2)自己的產品要怎么抄才能為我所用,適合自己的用戶群。如果可以抄,就不需要花時間自己去開發,能夠爭取縮短上線時間。(3)抄哪些,不可能10個好的功能點全抄,還是那句,為我所用。目的是尋找功能點的有效做法,縮短上線時間。

第三種是比較輕松愉悅的自學為目的,那么數據不需要太細致,主要是鍛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要只關注交互層面的小修改,而嘗試盡量去挖掘底層邏輯,這樣才能有提升。如果能夠達到自己的觀點和大牛們差不多的話,證明你也就有了產品感了。

明確了功能調研的目的,那么下面開始功能調研。功能調研的核心問題有仨。

第一,產品的關鍵參與者是誰,誰會用?第二用戶為什么會用我們的產品?第三是怎么用產品的功能的,流程和邏輯是什么樣的?

那么核心問題要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呢?還是從以上提到調研目的的三種具體情況入手。

第一個情況。對手上新功能的時候。

一方面要考慮能不能抄。用戶群是否符合?這個不多說了。以及對手的數據情況?如果數據好要加快上線,數據不好也要及時跟進,看還要不要上。另一方面考慮能不能抄。也就是是否有技術壁壘或特殊門檻,有些功能有技術壁壘,譬如要導出微信通訊錄,就必須與騰訊有深入合作,能不能拿到這樣的資源?

此時,因為你的調研結論會成為boss的決策依據,所以必須要拿出自己的結論。雖然最終是否上功能不一定根據你的意見,可是如果自己沒有一個鮮明的結論抉擇,那就只是一個單純的數據搬運工,價值不高。

第二個情況。自己要上新功能,需要借鑒別人的時候。

(1)關鍵是找到功能的核心關鍵點,知道這個功能具體解決了什么問題。以及了解它的邏輯、流程。(2)考慮你的目標用戶,這樣有利于知道怎么抄。(3)深入了解自己產品的現狀。知己知彼,針對自己產品不好的地方去抄。(4)選擇調研的目標產品,盡量選擇行業領先、產品領先的產品。(5)分析目標產品和自己產品的相同點和差異點,一般相同點是共性,差異點是別人的發光點。

第三個情況。自學。自學時的調研大致按照功能調研的概念進行就好。

設定調研的專一功能點,不可能10個功能都調研,只研究一兩個功能,其他功能作另外的專項了解。

考慮用戶,需求,場景是否被滿足。

關注大概得底層邏輯和產品流程。(不需要十分精確,因為不需要一比一copy)

關注產品亮點。(多看亮點發現積極的東西)

從身邊人了解數據表現。

另外扯一句。數據表現有三種。分別是覆蓋率,分布量和成交量。


最后是不要踩調研的一些誤區。

第一個最大的誤區是沒結論。必須要敢拍板敢下結論,這份調研才有價值。否則這部分覺得可以,那部分覺得不好,每個準信,會拖延boss決策時間,自己的工作價值也低。

另一個誤區我感覺我老是無法避免。就是雜亂。調研要直接明了,PPT兩三頁,word一頁搞定,把結論寫明白,有興趣的人會與你繼續討論。

最后一個誤區是“非要提改進意見”。之前看過一個故事說有人一入職就給老板發了公司改進意見,結果老板就叫HR送客了。提意見證明你很用心,但一般調研都是比較表面的,意見能提出來的大多是交互層面的,是很容易改進的非關鍵問題。提了也不是特別有建設性。當然如果能提出有關底層邏輯的改進意見,那就挺厲害的。



文章最后,還是發表一點和老師不一樣的觀點。抄就是跟風,一輩子跟著別人屁股跑的app,做不了app屆的喬布斯。在迭代里創新,在穩定中嘗試做差異化。或許是我最后一點倔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