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蘭諾
01
作為一位有著極高知名度的歷史人物,海瑞大人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榮譽稱號——明代第一清官。
海瑞,清正廉潔、不畏強暴,勇于向黑勢力挑戰,和北宋開封府包拯有一拼,號稱史上兩大青天。
海瑞在浙江淳安任知縣期間,有個胡宗憲,時任東南總督,當時他已經是東南第一號人物,那地盤誰都得懼他三分。海瑞可不管這一套,誰要不遵守他管轄治理原則照懲不誤。
胡宗憲的兒子胡公子作為標準的官二代在東南這一片橫沖直撞,性喜游山玩水,并從地方官那里順水牽羊掙外快。
很多地方官也很盼著他去,畢竟是拿國家的錢賄賂總督的兒子,如果胡公子在總督面前美言兩句,自己肯定獲益頗豐,除了國家吃點虧,這簡直就是皆大歡喜的共贏局面。
某日,胡公子旅游到了淳安縣。
下屬趕緊來匯報,“胡公子來啦,大人您快去請安吧。”
海知縣回了一句:“胡宗憲的兒子,又不是胡宗憲,管他作甚。”就讓下面的人按照一般客人的標準去招待。
海知縣自己吃咸菜喝稀飯度日,招待客人的標準能高到哪去。
胡公子大發脾氣,拿這種東西糊弄我,把工作人員吊起來打。
海知縣也大發脾氣,大喊一聲:“還反了他了,把他也給我捆了吊起來打!”
下面的人都嚇哭了,海知縣安慰他們:“放心,有事我頂著。”
胡公子被打的鼻青臉腫,身邊帶的幾千兩銀子也被搶走充了公,哭著回家找爸爸了。
然而他沒有想到,海瑞寫給胡宗憲的信比他先到,信里寫道:“胡大人,我記得你以前出外巡視的時候曾經說過,各州縣都要節約,過路官員不準鋪張浪費,但今天我縣接待一個過往人員的時候,他認為招待過于簡單,竟然毒打了服務員,還敢自稱是您的兒子,我一直聽說您對兒女的教育很嚴格,怎么會有這樣的兒子呢?這個人一定是假冒的,敗壞您的名聲,如此惡劣,令人發指,為示懲戒,他的全部財產已被我沒收,充入國庫,并把此人送到你那里去,讓你發落。”
胡宗憲看完哭笑不得,只將帶著一身傷回家的胡公子臭罵了一頓,此事就不了了之。
02
得罪同僚,不只是海知縣一貫的風格,他還想得罪更大、更權威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海知縣勵精圖治,淳安百姓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官員生活環境不斷下降,后來海瑞被調走的時候官員們奔走相告額手稱慶,百姓卻哭瞎了雙眼。
不過海知縣的運氣真的不是一般的好,他去江西興國做了幾年知縣之后,還是沿著命運設定好的路線進了京城成了戶部云南司主事。
雖然只是從七品升到了六品,但是進了京城,每天看著官官相護一起貪,皇帝不管大家貪的局面,海瑞內心的小宇宙又要爆發了。
進京一年后,海瑞把目標瞄準了當朝皇帝——嘉靖。
嘉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他不是不聰明,跟他斗智斗勇的幾乎都是整個明朝的智慧擔當——楊廷和、夏言、嚴嵩、嚴世蕃、徐階、張居正、胡宗憲等等等等。
他二十年不上朝而朝政不亂,不是因為下面的人有多老實,而是他老人家實在太擅長權謀之術,用嚴嵩打敗夏言,用徐階制衡嚴嵩,文臣武將宦官全都被他擺布的團團轉,他太聰明了,可惜不是一個好皇帝。
一個好皇帝是要以自己的子民為重的,而嘉靖的心里,卻只有自己。
他沉迷于修道成仙,沉迷于長生不老的神話,在多地災荒東南抗倭軍費不足,百官俸祿拖欠多時,處處都張著手等著要錢的時候,他拿好不容易收到的一點救命錢給自己蓋了個道觀。
海瑞知道這件事都要氣哭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皇帝,于是他去街上給自己買了一副棺材板,好棺材買不起,就買一副薄木棺材,把棺材拉回來交給自己老婆,海瑞老婆還沒來得及痛哭流涕呢,就聽見海瑞說,“我死了,記得把我放進去。”
03
海瑞給嘉靖上了一道折子,名曰《治安疏》,海瑞雖然在考試上沒有什么天賦,人到中年也沒考上什么功名,不過在罵人上還是才華過人的。這篇《治安疏》就在罵皇帝這件事上,罵出了新意,罵出了境界,罵出了高度。現節選其中一段:
“皇上,您剛登基的時候還行,之后就越來越不像樣,一門心思想著修道,富有四海卻從來沒想過那些都是民脂民膏,只想著收羅財富大興土木。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早就亂了,允許買賣官爵,招來的都是什么人。自己兒子都不見,大家都說您沒有父子之情,天天住在西苑不回宮,也不見見自己老婆,無情冷血。現在天下全是貪官污吏和弱雞將軍,百姓都過不下去了。還經常有天災人禍,盜賊越來越多了。您剛登基那會兒都沒現在慘。您帶了大家幾十年結果越過越窮,大家都說怪不得您要叫嘉靖,嘉靖,家凈,家家都凈嘛。”
鄉親們吶!嘉靖可是明朝最大的CE0,他可是要面子的啊!他想:“我雖然不好好當皇帝,你卻要說我是個好皇帝,我雖然一心修道從來沒考慮過別人,你卻要說我愛民如子,你們治國我修道咱們互相不打擾。”
海瑞卻劈頭蓋臉把嘉靖一頓臭罵,不光說他占著皇帝的位置不做事,還拿別人的父子關系夫妻關系說事(這真的是你該關心的么)。
說現在大家這么窮都是皇帝一個人的錯,皇帝稍微節省一點大家都有余錢,還說現在這么亂都是皇帝一個人的錯,皇帝稍微管事一點官場就會清明很多。而且要求皇帝就喜歡修道這件事向天下人道歉。
其實嘉靖也不是真的不干事,天天忙活著平衡各方關系也累得要命,看了《治安疏》之后真是委屈極了,氣憤極了,把奏疏往地上一甩,喊道:“快去把這個人給我抓起來!”
海瑞當然沒有被殺,因為嘉靖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海瑞說的是真的,他身邊圍繞的,不是老奸巨猾之輩就是阿諛奉承之徒。
他知道他們當面順從他背后卻不知道怎么罵他,他知道大明朝實在腐朽已極,正需要海瑞這樣至剛至強之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遍布蛇蟲鼠蟻的官場,需要海瑞這樣至清至明之人來滌蕩朝廷的污濁。
海瑞得知嘉靖死訊的那天,哭到昏厥過去,甚至把剛剛吃下去的食物都吐了出來。
我想他也許是整個大明朝唯一一個為嘉靖的離世而真正傷心的人。
04
海瑞出獄后不久,上任應天巡撫,管轄地多為江南一帶富庶的魚米之鄉,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肥差,也是托了徐階的福,這好事才輪到海瑞。徐階與高拱有過節,高拱想利用海瑞搬倒徐階,就向萬歷舉薦了海瑞。
當海瑞來到南京郊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進城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太擠!
海青天要來了!南京城轟動了,官員們激動了,商人激動了,農民也激動了,于是大家集體放了假,不做生意,不種地,凌晨就帶著被子,跑到城外占地方,想搶一個靠前的位置,一睹海先生的風采。
由于人太多,導致海先生一直未能進城,被牢牢地堵在外面,直到南京兵部派出軍隊開路,這才把海大人迎了進來。
等到海瑞進了城,找到都察院住下來,才被告知,他不應該住在這里,倒不是人家欺負他(誰敢),只是因為他老人家又升官了。
萬歷皇帝實在是大方,感覺給個僉都御史(四品)還不夠意思,人還在路上,就下了第二道任命令,把海先生再提一級,讓他當了南京人事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據說這個消息公布后,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們一片歡呼雀躍,興高采烈,而吏部的官員們垂頭喪氣,比死了爹還難受,但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悲觀了點,實際上,此時的海瑞先生壓根沒空去收拾他們。
因為他連家門都出不去。
自從進入南京,海瑞的家就被眾多聞名而來的粉絲圍得水泄不通,那架勢,比天皇巨星還要天皇巨星。
海瑞一上任,就貼告示有冤的上訴,并且免除一切費用。
這樣一來每天告狀的人絡繹不絕,衙門就跟菜市場一樣熱鬧。
免費告狀不告白不告。
告狀的人當中是有真實有冤屈的,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刁民,沒事找事,就想借機撈點好處。而海瑞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單全收。
海瑞判決的案子大多數都是富人敗訴,平民贏,這些平民當中不乏刁民者居多,這樣一來海瑞在無形中得罪了很多當地的地主。
海瑞繼續著他的打到地主富豪事業,隨著工作的深入,他發現應天府最大的地主就是徐階。
徐階當時已經從首輔任上退下來,退休在家,徐階本人雖然也貪,但不是太貪,主要還是他的兩個兒子貪得無厭。
海瑞的性子可是不管不顧型的,管你是誰,占了地就要給我退回來。他不是不知道是徐階救了他,沒有徐階他就當不了這個官。
在他眼里沒有什么往日情誼,沒有什么人情世故,這位老兄幾乎就是不食人間煙火。
徐階當時給足了海瑞面子,主動退了一部分地,想讓海瑞看在自己當年救他的份上,算了高抬貴手。
海瑞直接拒絕,既然退了就把地全部退還。
正是因為海瑞,給了徐階的死對頭高拱整死徐階的機會。海瑞是徐階救下來的,在外人看來就是屬于徐階陣營的,自己人整自己。
高拱只需要利用一下,不用動用自己的人馬就能除掉徐階,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高拱鼓勵海瑞的行為,海瑞更加努力的工作,逼得徐階無路可走,退還全部田地。言官彈劾徐階教子無方,徐階兩個兒子被抓充軍,家里田產全部被沒收,連房子都被來歷不明的人燒掉。
高拱勝利了,海瑞也被利用完了。隆慶四年,海瑞接到朝廷的命令解職走人。
05
海瑞死于萬歷十五年,他死后,幾乎是家徒四壁。
他沒有兒子,僅有的妻子女兒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個老仆人陪伴著他,在寒風呼嘯之中,海瑞對仆人說出了人生的最后遺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這樣的奇人,遺言必定非同凡響,往往都帶有深刻含義,比如什么人生短暫,努力工作之類,或是喊兩句口號,讓大家熱血沸騰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遺言既不深刻,也不沸騰,只是讓人瞠目結舌:“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說完就去了。
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無厘頭的話,也是威名赫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遺囑。
這句話的來由是這樣的,由于當年沒有暖氣,每逢冬天,兵部就會給各部的高級官員送柴火錢,數量也不多。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來了柴火錢,而經其本人測量,多給了六錢銀子。
在海瑞死后,他的好友僉都御史王用汲來為他收尸。遍尋海瑞的住處后,他只找到了幾件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和幾口裝著破衣服的破箱子。
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級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這就是他的全部財產。
在聽說海瑞的死訊后,南京城出現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場景。男女老幼無論見過海瑞與否,都在家自發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殯的時候,據說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無人離去。
人們敬重的是海瑞的公正無私,他是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愿意為勞苦大眾辦事的人。
此刻,仿佛從遙遠的地方飄來古老的民謠:“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你就是那定盤的星……”
【歷史】專題征文:穿越歷史長河,你想去哪里
365天無戒日更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