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聰明人太多了,他們聰慧敏捷,思維靈活,口齒伶俐,一點就通。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總是顯得那么笨拙,那么不解風情,那么木訥。這個世界上有聰慧之人,就有愚笨之人。但是并不是所有好運都會降臨到那些聰慧之人的頭上,相反,很多資質平平的人,最終在人生這條跑道上跑贏了那些曾經的領跑者。
聰慧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我不知道,但見過,主要表現在:用更短的時間能將一件事物看得更加透徹;記憶力更強;學習能力更強。
我們看出來了,聰慧的最大作用體現在學習和知識再現的能力上。而愚笨之人也并非看不透,記不住,學不會,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已。
另外,當知識水平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是可以自我復制的,所以,天生的聰明和后天的積累哪個重要?一個天生聰慧的人一定不如一個后天受過良好教育的資質愚笨的人透徹。
愚笨了幾十年了,一路坎坎坷坷走來,有很多感觸。
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一定不能過早放棄自己。人生路很長,雖然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是步入社會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比拼。
而我認為的教育,更多地是教育資源有限導致的分層,是人為的劃分。我們為了突圍,學了很多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 ,也許只是為了過那個獨木橋。
現在很好了,大專起點也可以進一步深造學習,即使我們在高考中失利,還有很多彎道給我們超車,即使我們無緣正規教育,也有很多書籍和課程可以學習,那時候的學習,應該是最有效率的,掌握技能或提高素質,那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動力。比正規四年大學教育不差什么。
說那么多,只想表達一個意思,即使身處泥濘,也不要同流合污。進一寸有一寸的驚喜,走一步有一步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