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邏輯思維》的清單

今日,微信公眾號《邏輯思維》做出了內容調整。一改以往每日清晨60秒的語音內容,每日將多發一張清單內容。根據官方的公告,清單不會是傳統的那種清單,而是每天提供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的建議。清單的初期主要來源于他們團隊自己寫,全部原創,將來會陸續邀請各領域的大神來寫。那么清單的產品定位是什么,為什么會做這個戰略調整?

天下之事在于變,變則通

《邏輯思維》的語音推送已經做了四年,按照羅振宇的說法,當初承諾做十年,所以還會繼續做下去。凡是都是“一招鮮,吃遍天下”,這個優質的每日60秒語音,為《邏輯思維》快速積累大量用戶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用戶的增長是極其驚人與迅猛。但現在做語音內容的產品層出不窮,比如荔枝、喜馬拉雅等,奪走了《邏輯思維》的一部分流量,呈現出激烈競爭的局面。其次,《邏輯思維》用戶量也已進入一個平臺期,度過了快速增長的時期,無法再靠單純的60秒語音獲取更多用戶。最后,用戶喜新厭舊的心理,存在潛在用戶流失風險。喜新厭舊是人們的一個普遍心理,天天吃魚翅燕窩,總有會有吃膩的那天,也會有想吃吃蘿卜大白菜的那天。如果此刻不進行產品的調整與升級,那么可能會出現坐吃山空的風險。所以《邏輯思維》急需改變現行的產品內容類型與形態,需要重新激活現有的千萬用戶,提高用戶的活躍度。

為什么是清單?

第一期的清單是《清單|拿下目標職位的16個必殺技》,由邏輯思維的美女CEO脫不花原創,共計1378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從這個清單內容,我們可以推測出清單產品的定位與用意:

  • 文章內容不長,在千字左右;內容的類型為概括與總結性語句為主

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是輕量級的內容,不可能進行復雜的論證與敘事,因而不會是商業、社會及生活等某個主題的長篇論述。如果采取主題論述的內容形式,那么與《得到》App上的內容將會出現雷同,發送沖突,形成互相競爭,從降低《得到》的用戶數及活躍度。其次,作為同一家公司的兩個產品,沒有必要讓兩個孩子搞競爭,但騰訊的微信與QQ有點例外。最后,如果內容類型相似,無法吸引到大批新用戶。《邏輯思維》的用戶量已達到一個穩定的存量,急需注入新鮮血液,提高公共號的打開率及活躍度。

  • 閱讀時間不長,符合目前主流的碎片化閱讀的行為習慣

千字文最符合當前用戶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在移動設備上。雖然不少人反對碎片化學習,但不可否認利用碎片時間獲取信息與知識已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一千到兩千字文章的閱讀時間大約在3到8分鐘之間,非常適合在地鐵公交及路上閱讀,耗費用戶的精力不會過長。

  • 增加使用時長,提高產品粘性

《邏輯思維》的60秒語音,聽完之后,用戶就可能就走了,停留的時間很短。引入清單閱讀,可以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提高用戶對產品的粘性,因為你花在一個產品的時間長,必然減少對其他產品的時間投入。產品粘性的增加,有利于做產品內的其他收費服務的轉化,比如每日商品推薦以及商城,從而提高商業的轉化率。

  • 清單是60秒語音的自然延伸與拓展,增加了產品內容的飽滿度

60秒語音所講內容,通常也是就某個觀點做很簡短論述。而清單可以對觀點做更加深入與全面的分析與總結,雖然不是論說文,但每條清單都是一個子觀點,都是一個論證,從而勾勒出某個主題的干貨。讓用戶讀完,容易記憶,容易學習,更加容易使用。

清單這個產品是否最終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還需要時間來考證。但對于坐擁上千萬用戶基礎的《邏輯思維》具備天然的渠道優勢,只要在清單內容上下足功夫,保質保量,我想是可以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