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理解是一切感情的基礎。
黃金定律:要想別人怎么待你,就要怎么待人。
這話的意思首先是尊重別人,你想要別人了解你的實際需求,首先也要了解別人的實際需求,然后提供支持和幫助。正如一個成功的養育了幾個孩子家長所說的那樣:區別對待他們,才是平等的愛。
比如一個6歲的孩子在你忙的時候,為了一件小事跑過來煩你。在你看來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小小心靈中,那可是天下第一重要的事。
所以說,為了加深理解,我們要重視對方所重視的。認同旁人的觀念與價值,以對方需要為優先考慮而加以配合。
說起來簡單,卻面臨著固有思維的轉變,從“我”到“你”。
從我們出生后,開始用自己的視角看待問題,也只能用自己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世界觀 ,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事,都是天大的事,其他人的事,因為我們不是對方, 如果性格,關注點,家庭,環境差異過大,我們就很難體會到或揣測到對方的感受。
就像我認為的學習和成長不是每個人的天性所追求的東西嗎?逐漸發現,并不然。對于很多人,享樂和舒適更為重要。自己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于別人。就如把自己認為有用的書籍強行推薦給不喜歡看書的人,其實就是一種迫害,自然不會加深與別人的感情,盡管你覺得這本書很有價值。類似一個故事:她喜歡吃蘋果,你覺得梨好吃,硬是拉了一車梨送給她,并沒有討得她歡心,自己好意成了空,還心灰意冷。大家都會覺得他四不四傻?
通常我們也是這樣,容易從自己主觀意識出發,沒有重視到別人所重視的東西。
怎么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弄清他是什么人呢?古話說的好,查其言,觀其行。了解對方所重視的是什么。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重視對方所重視的東西,溝通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不要再認為愛ta就給ta最好的,應該是愛ta就給ta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