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那個互聯網還并不發達的年代,DJ和制作人們想要出名,大多需要依靠在夜店積累的人脈。
從小型Club開始表演,靠著在廣播電臺表演以獲取觀眾,隨后發行專輯,在當地有了知名度后,再到各個地方的活動去走穴演出,亦或是與巨星合作,最后出現在各大世界級的大型電音節上。
21世紀以前的老牌DJ們,大多都循著這樣的軌跡前進,而在網絡極其發達的今天,因為社交媒體和資訊網站的出現,DJ的年齡開始有低齡化發展的趨勢,許多十幾歲的音樂愛好者就已經能獨立完成一首歌曲。
這些活在網絡時代的年輕DJ成名的軌跡與此前完全不同,他們可能在沒有表演的時候,就已經在網絡上因為知名的作品而爆紅,然后被知名DJ看見后邀歌,在知名DJ的影響力下快速走紅,繼而在各大音樂節做暖場演出,整個走紅的過程可能只要兩三年。
也因此,Martin Garrix出現了,而他成為了當今年紀最小的百大DJ排行榜冠軍。
說到Martin Garrix可謂無人不曉,他是眾多媒體的封面人物,也是許多女生心目中的小鮮肉。
本名Martijn Gerard Garritsen的Martin,當我們4歲在幼兒園門口哭鬧著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把玩吉他,當我們8歲在看奧特曼的時候,他已經立志要做一名Top DJ。在他觀看連續三屆百大DJ冠軍的DJ Tiesto表演后,立志成為一名DJ,并開始下載專業數字音樂軟件開始創作。
2012年他被自己的偶像Tiesto發掘,并發行了《BFAM》、《Just Some Loops》和Remix Christina Aguilera 等作品,此時的他,卻還是一間大型單曲創作公司的小職員,以Ghost Producer的身份為Spinnin Records旗下藝人著手制作單曲。
而他的歌曲在市場造成轟動、成為熱門歌曲后,他被 Spinnin Records邀請至辦公室訪談,最終簽約成為旗下藝人。此時Martin年僅16歲。
隔年,他憑借爆紅神曲《Animals》攻占英國流行+舞曲雙榜冠軍、美國舞曲榜冠軍以及流行榜第21名,目前已累積13億的點閱率,全球突破300萬銷售量,一躍成為電音界最受矚目的新星,2013年首度入榜百大便空降第40名。
同時,以17歲這個難以想象的年紀迅速成為Beatport最年輕的冠軍DJ。到2013年為止,他的創作生涯已將近十年。同年十二月與Jay Hardway合作發布單曲《Wizard》,曲風與《Animals》類似,單曲在比利時排名第六,在荷蘭排名第七。
隨后他與歐美女歌手Bebe Rexha合作的《In The Name Of Love》一舉敲開了流行的大門,至今還是令人津津樂道的熱單之一。而后,還與眾多歐美一線歌手Dua Lipa, Troye Sivan, Khalid, Macklemore,Fall Out Boy樂隊的主唱Patrick Stump 等等合作打造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2014年發布了與Dimitri Vegas and Like Mike合作的經典作品《Tremor》,成為當時和現在眾多活動的開場音樂。
2015年,小馬丁畢業于荷蘭烏特勒支著名的Herman Brood Academy。這一年他與Usher合作,發布了《Don't Look Down》,接著和Tiesto合作發布了《The Only Way Is Up》。六月又和Matisse & Sadko合作了《Dragon》。這一年的活躍,Martin最終被投選為DJMag全球百大DJ第3名。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6年十九歲的時候他便如愿以償地坐到了全球百大DJ第一名的位置,并蟬聯2017年、2018年共三屆榜單王座。
出道至今短短九年,年僅24歲Martin Garrix便達成了眾多驚人成績,取得了大多數同齡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2017年6月15日,洛杉磯電影節,一部關于電子音樂演進史的紀錄片《What We Started》上映了。紀錄片從Carl Cox引領的Techno與House派系,到Martin Garrix的獨領風騷的背景主軸,也將Martin在電音界的地位清晰地凸顯出來。
此外,Martin Garrix還以別名GRX創作了一些Ghost Producing的單曲,包括Shermanology的《Can’t You See》單曲,這首歌還被用在了熱門喜劇電影《22 Jump Street》。
從開始作曲至今,小馬丁已跟多位天王級人物有過合作,如Guetta、Tiesto、Usher等等,涵蓋了如Electro到Trap等多種音樂風格。
從他發表的第一首歌開始到現在,點閱率從沒低于百萬級。Martin Garrix的公關負責人曾接受媒體采訪表示:“很多時候我們上飛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休息,而Martin則是直接打開電腦繼續完成他尚未完成的音樂項目。這種程度的職業道德在年輕人身上很少見。”
而Martin Garrix也曾說過,他自己的工作時間最長曾高達每天20小時,且保持了一周。由此得知,專注和熱情、持續保持高質量高水平創作,是Martin音樂生涯如此成功的因素之一。
而除他以外的很多年少成名的DJ,如Zedd, Madeon、Disclosure、Porter Robinson、 Krewella、Alesso......等,大多都已成為世界級DJ,年紀卻還不到25歲。
網絡浪潮的興起與社交流媒體網站的發達,以及直播平臺的出現,加上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DJ和Producer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未來勢必還會出現更多更年輕的音樂人,而他們也將重塑整個電音生態。
在很有人看來,Martin的成功是一種不盲目追著時代跑,而是以天賦順勢而為。運氣的同時,也是對時代選擇的響應。
時間回溯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幕起,當時的百大排名第一,首位出演奧運會開幕式的DJ制作人Tiesto,以一曲經典的Trance《Traffic》打開了小男孩的思緒。
而十四年后,2018年第23屆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Martin作為演出嘉賓在奧運會舞臺接過恩師Tiesto的衣缽,在世人的眼前,不斷刷新著自己才華的上限,給自己再添一道人生光環。
“Tiesto的《Traffic》有那么多的能量從中散發出來。讓我感覺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