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12月27日,我在“真麻麻幸福之家”群里做了第一次微課,普及新家庭教育理念,影響媽媽們讀書學習自我成長。這課一講,一石激起千尺浪,我才意識到我沒有聽從張龍哥的建議2017年1月份就開課是錯誤的,我耽誤了太久。我才意識到媽媽們太需要學習和成長,她們的痛苦和無助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病的不輕,媽媽們置身其中有些人已“病入膏肓”。
? ? ? 其實,第一次微課我就拋出了兩個問題,想激發媽媽們思考內省。這兩個問題很多媽媽不一定想過,但絕對在某一個問題上糾結難過過。
? ? ? 問題一——你是真媽媽嗎?
如果生了孩子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做媽媽就懂得怎么做媽媽那該多好啊!可惜很多時候我們我們空有做真媽媽的熱情,卻總是說些偽媽媽的話語;我們很有做真媽媽的決心,卻不時做些偽媽媽的行為;也徒有真媽媽的身份,而缺乏做真媽媽的能力。
? ? ? 君不見,多少媽媽會對孩子惡語相向,極盡貶低。“你怎么這么笨”“這你都不會”時常脫口而出,即使過后后悔自責,甚至真誠的向孩子道歉,下一次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除了傷害還是傷害!我們真的愛那個經由我們而來的弱小生命嗎?我們會正確的表達我們的愛嗎?《愛的五種語言》很多媽媽都不曾讀過,更何況中西方思維差異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可能也讀不懂!
? ? ? 君不見,多少媽媽忍無可忍會動手打孩子,陪寫作業陪的想跳樓的心都有了,還談什么動手對不對呢?白天同樣上班的媽媽,回到家可以不做飯不洗衣不拖地但是萬萬不能不陪讀。大多數媽媽都覺得自己是在陪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曾有小學教師見我兒子數學作業卷面差字體潦草建議到:“你就什么也別做,坐他旁邊,寫不好撕了重新寫,寫不對及時指出,不要等寫完再檢查。”我很詫異這老師的話,也深刻理解了這老師的痛苦:她就是這樣陪讀的!她把孩子送到中學之后還是不能放心又把孩子從學校接回來在家上晚自習!更多的媽媽是在陪讀的過程中無比的糾結:我還有一大堆活兒沒干呢!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呢!
? ? ? 君不見,多少媽媽愛孩子愛的失去自我失去分寸,痛苦絕望又得不到老公和家人的理解支持。憤怒的時候想為什么是我在管孩子?真想撒手不管!平靜地時候也以受虐的思維想誰讓自己生了他(她)?怎么能不管!當管到無計可施,心力交瘁,甚至親子對立,家里一團亂麻時,甚至有媽媽想:算了,算了,不談學習就母慈子孝,天下太平了!
? ? ? 有太多的媽媽向我詢問,為什么我們成長那個時代我們的媽媽相對容易一些呢?(我媽媽不一定看到我的文章,否則她準會說:“你咋知道我很容易,我也很辛苦的。”)
? ? ? ? 我先說我理性分析的原因,最后談感性重點——
? ? ? 原因一:時代在進步,物質豐富了之后精神需求就來了。我們小時候,爸媽在為溫飽和物質操心,無暇顧及我們的精神需求,所以放養是大多數,也就很少用語言和行動傷害我們。精神層面在那個時代關注的少,傷害相應也少。
? ? ? 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誤打誤撞的在玩的過程中培養起了諸多能力?!即使今天我們明白了玩耍和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玩伴和沖突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依然很難做到放手讓孩子去玩耍去游戲。更何況太多的家長還總是一邊在發愁自控力的培養為什么這么難?主動性的養成為什么這么難?一邊對游戲和玩耍的重要性置若罔聞。
? ? ? ? 原因二:時代在巨變,外在環境不僅不統一了還浮躁蕪雜。我們兒時社會給予父母外在的大一統的力量,榜樣很容易樹立。而今天,孩子們受到的思想沖擊一點也不比我們少,再想由外而內的獲得養育的力量似乎是很艱難的事情。對與錯,好與壞,誰能真的告訴為人父母者嗎?
? ? ? 想想我們小時候誰家要是做了好吃的,一個家屬院的小孩都有份,哪怕就吃一口,也是孩子們的狂歡節。當高樓大廈林立在都市,我們的鄰里生活也消亡在都市;當車水馬龍流動在都市,我們的嬉戲玩耍也終結在都市;當行色匆匆主導于都市,我們的平和從容也遠離于都市。
? ? ? 原因三:我們自身的養育能力不夠,沒有固定的學校系統的課程來教育我們怎么做真媽媽!做媽媽還需要教?做媽媽最需要學校教!最需要系統的課程體系!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是啊,真是太可怕了!
? ? ? ? 常夸孩子聰明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是讓孩子更自信還是更不懂得努力?
? ? ? 以下哪一種情況對孩子大腦的傷害等于鉛中毒?是玩網絡游戲還是睡眠不足亦或是喝含糖飲料?
? ? ? ? 要糾正孩子說謊的行為,《狼來了》和《華盛頓和櫻桃樹》哪個故事更有效?
? ? ? 哪一個階段的孩子較喜歡和父母爭論?是小學五年級還是高中二年級?
? ? ? 哪一項因素更能預測孩子的未來學業表現?是智商、情商、自控力還是自信心?
……
? ? ? 這些我們這些做媽媽的知道嗎?單純靠我們從父母那里獲得的養育知識早已無法支撐我們現在的養育人生,更無法解決眾多的養育難題!
? ? ? 原因四:孩子學習能力比我們強,適應社會變革的能力比我們強,比如手機比如高科技。快的對慢的,我們到底有哪些優勢?因為我們是媽媽所以孩子必須尊重我們聽我們的嗎?總是強調要孩子好好學習,我們有沒有天天向上呢?
? ? ? 理智分析完以上四個原因,我要以身為例敲一下黑板,說一下重點!
? ? ? 我們舉步維艱的最主要原因是把陪伴做成了陪讀!陪伴怎么能是陪讀呢?陪伴怎么就成了陪讀呢?
? ? ? 想想小時候最溫馨的畫面:我們在煤油燈下寫作業,媽媽在納鞋底。我們會問媽媽題嗎?問了她也不會吧?!媽媽會管我們寫的對不對嗎?她想管也管不了吧!于是,媽媽承擔著她本來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也勇敢的承擔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可是現在呢?當媽媽去廚房忙碌時,心還在寫作業的孩子身上吧!他(她)會認真寫作業嗎?他(她)不專心怎么辦呢?更有甚者,連孩子也覺得媽媽在我身邊我就好好寫作業,媽媽忙家務我就草率應付。寫作業、上學怎么就成了媽媽的職責和義務?當陪伴等同于陪讀,有多少媽媽能夠樂在其中還心態平和的呢?
? ? ? 總說要做個“不焦慮”的媽媽,我也想啊!我得能克服陪讀的苦惱憤恨與時間的捉襟見肘啊!總說要做個心態平和的媽媽,我也想啊!我得能在工作家務孩子愛好之間游刃有余啊!總說媽媽的狀態影響孩子的狀態,我不知道嗎?誰來拯救身兼數職一天48個小時也不夠用的我呢?如果繼續把陪伴干成了陪讀,那么心臟病的腦出血的都不再是個例,因為媽媽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活生生的人啊!
? ? ? 你想成為真媽媽嗎?你有多想成為真媽媽?你該怎么成為真媽媽呢?
? ? ? 關于這些問題,請反思內省!我的一系列文章也從一個角度做了反思和內省,有空的話可以看一看。其實,那就只是一個角度而已。我們看待同一個問題的角度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困擾我的未必就是你的難題,而制約你的對我來說可能也不是問題。所以讀書、思考、交流和團隊對追求成長的人來說必不可少!
? ? ? 問題二——你家是幸福家嗎?這個問題孩子和我們的回答可能不盡相同!我們對原生家庭有多少遺憾,我們的孩子只會更多!
? ? 武志紅老師有一本《家為何會傷人》值得一讀!
? ? ? 《幸福家庭的七個習慣》《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更是想要追求幸福家的我們行動起來的必讀書目!
? ? ? 每次微課我都會留兩個問題讓家人們思考(做老師的職業病啊)。為什么要這樣呢?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成長的雙翼,學習的有多主動,思考的有多深入,成長就有多迅速!
? ? ? ? 這個時代病的不輕,有的媽媽已“病入膏肓”。但至少我們已經成人,我們做媽媽的有自救的本能,有療愈自己的能力,更有“由內而外”生發的愛的力量!“真媽媽幸福家”秉承“一手療愈自己,一手溫暖他人”的理念,讓愛和幸福先在自己心中流淌、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