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幾年,私立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其中不乏我們比較認同的教育理念,比如今早看微博一家學校的招生簡章:“我們想看到的,不再是那個溫順的、聽話的、按部就班的孩子,而是一個有熱情的、有態度的、有趣味的靈魂。Ta不需要和誰比較,不需要取悅他人,也不需要長成他人眼中的“完美”模樣,而是坦然地做自己。”我不知道這家學校究竟能做到何種程度,單說他提出的口號就很吸引人。


我家這位一年級小學生,截至目前在她身上仍然看不到學生的影子,下課回家要先玩一會兒,還得讓人陪著一起玩,對玩具的熱情大過一切,而她每日背著個大書包隱沒在校門口的小小背影總讓我憐惜,感覺是走進了繁茂幽暗的叢林,四周充斥著無形的壓力,但見她一派陽光的穿梭于人流中,堅定的不曾回頭,才意識到那只是我一廂情愿的猜測,也是作為一名初為小學生家長的惶惑與不安吧。


一年級的上學期,我的情緒一度收緊,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看到她的接受力和理解力遠遠不是我期望的狀態,心下有點發毛,遂開始像旁人請教,用課余時間加餐開小灶,自制了生字卡片方便隨時認讀,每晚除了功課一定要復習前一課,預習后一課,這樣堅持下來還是有成效的,但是把我累的不輕,推掉所有的晚間活動,下班就回家,功夫都用在晚上輔導她的這一兩個小時上,最主要是精神上的不放松,心累。


到了下半學期,我突然陷入一種無力感中,可能是前期用力過猛,弦繃的時間久了,沒了張力開始松懈下來,同時也開始不斷反思,曾經那么鄙夷的看別人對待孩子學習的方式,現在通通用在自己身上,唯恐孩子落后,這戲劇性的轉折啊,之前所有的理念啊認知啊都跑哪去了,什么時候被焦慮裹挾著蒙蔽了所有思慮。


這個學期,我開始學著放手,告訴她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選擇時間做作業,因為貪玩不及時做完的后果也由自己承擔,我不再催促,也暗暗放下我的焦慮,我想成績可能會有一個滑坡,但是如果這樣能夠鍛煉她自覺自主的學習,短暫的下滑也不算什么。


當然,這條路還需要摸索,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個案,別人的東西照搬肯定行不通,其實孩子并不缺乏學習的興趣,只是如何保持這樣的狀態,隨著課業難度加大,怎么能迎難而上,而非磨滅掉這點興趣。怎樣把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起來,堅持下去,使之終生受益,這些都需要去實踐去探究,這是給自己的新課題。


在中國傳統教育大背景下,我不太確定有某一種教育理念能夠真正得以實現,無論如何,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教育本事也是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通向目標的路上,無章可循,我們都是試驗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