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要來談點事情。
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給前幾年不溫不火的機器人教育添了一把火。我想好多家長對這種新型的教育還是比較陌生的。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學機器人的意思。一些家長看完各種關于人工智能,工業4.0,機器人等的新聞,便開始半信半疑的去聽各個機構的機器人體驗課。
家長到了機構發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種特別智能型的能夠打敗圍棋高手的機器人,有的只是拼搭積木,有的是單片機,有的家長心里落差很大,不就是拼個東西嗎?上一節課還這么貴!有的家長感覺良好,因為孩子在安裝的過程中慢慢的去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當然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老師的引導很重要,每個機構的師資水平都不一樣。
以樂高教育衍生出來的機器人教育多到讓家長們眼花繚亂,尤其在教育行業盛行的帝都北京。每家機構都有自己的理念,而這些機構的理念看上去都很高大上。小孩子的拼搭則是一些建構、延續、反思之類的詞。大點的孩子無非就是些科技,創新,解決問題。聽上去有點完美的不可思議。
有了理念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與之配套的課程。雖然各家的理念有所不同,可是在課程方面卻都是一個母親的肚子里出來的。不過一個母親生出來這么多孩子,總有幾個相貌非凡衣著整潔的,而外表邋遢蓬頭垢發的傻瓜占大多數。課程基本上大家都有,但是能夠用心去整合、規范這些課程的寥寥無幾,有些機構做的很大,全國各地都要加盟店,甚至是新東方的戰略合作伙伴,但是真正拿的出手的老師鳳毛麟角。這些機構整天研究的是如何出一個產品去招收更多的孩子,獲取更多的利潤,這就是所謂商業與公益的區別。社會很現實,你不出更多圈錢的產品吸引家長與孩子,那么你怎么去養那些在一線奮戰的教職工。我們老師如果不想盡一切辦法編出十萬個理由去向家長推這些產品對于孩子的益處,我們如何交得起北京的房租。
公司要發展,員工要生存,機器人科技教育就會在那一批人的大力發揚下走進尋常百姓家。教育總是理念先行,不管哪個機構或者哪個學校都做不到始終將理念貫徹整個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家長也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但是你們可以挑一家貫徹了七八分左右的機構去學習,七八分已經很高了,對老師的教學素養與機構的課程要求相當的嚴苛。
劉老師每周都去北京的一所中學上課,那所學校高一會有一節社團課,我帶的那個機器人社團大概十余名學生。上課的時候問了一些睡覺,戴耳機聽歌,逛淘寶的學生為什么要來參加這個社團。他們告訴我說沒有其他社團可選了,只能委屈窩到這里。我說那可以不參加嗎?劉老師依然記得高中那會兒睡覺等待下課的時間有多難熬。簡直就跟等一個你喜歡的人回你的微信一樣,一分鐘你都覺得實在漫長的要命。
他們說學校不讓,每個人必須參加一個社團。哦,我不再生他們睡覺的氣了。孩子們只是不喜歡罷了,他們也是迫不得已。
現在好多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會有科技課程,而這些課程基本都是由外邊的老師來教授。請不要質疑機構老師的專業性,因為除了機構的老師可以勝任這項課程以外,學校的老師才沒有閑工夫去研究這個課程,他們還有正忙得焦頭爛額的升學率。
開這些課程的小學與中學當中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一些國際學校,公立的話,說明這個學校辦學還算開放,同時又有些閑錢,因為公立學校上這種社團課是不另收學生費用的。拿這些閑錢來貫徹一下全面發展教育觀有何不可。而開這些課的幼兒園基本都是私立的,他們為什么很推崇這類課呢,毫無疑問里面的利潤是較為豐厚的。
如果沒有商業資本的推動,單憑國家政策來發展教育那估計這種課程需要等上一百年。就跟當今一些國際學校里實行的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其實一百多年前已經風靡意大利。雖然資本總會往利益這個方向走,但不管怎么拐彎繞道,教育始終是前行的,因為人類永遠不會拿錢去買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