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的稱呼,我且叫他蘇先生。蘇先生非常了不得,人家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人家不知道的他也都知道。生活中沒有什么可以難倒他的事情,他的智慧如太極,浩瀚無垠,可以包容萬象,化解一切。
此時的咸亨酒店,非常熱鬧。
站在酒店的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種寫法。這在孔先生看來,是值得炫耀的,但其實是連小孩都會嗤之以鼻的事情。
蘇先生來到酒店,坐在一個靠窗的角落。
“小二,來一碟茴香豆,一碗酒。”
“好咧,馬上就來。”
幾口小酒下肚,思想就開始隨酒飛絮,這個世界上最遠的地方在哪里,一定是星星了,同樣在天上,比太陽月亮要小那么多,也沒那么光亮。
“這是‘茴’的第三種寫法,還有一種你們會嗎?”
孔先生在中間的桌子,分享著他的學識。他自己都記不清,他在這個酒店寫了多少個“茴”字了。
但是,他才不管呢。他也寫的一手好字,四書五經多少也背的一些,卻連秀才也沒考上。
在一群人的嘲笑聲中,孔乙己看到角落的蘇先生了,只有他沒有嘲笑。他端著半碗酒走過去。
“這位先生,您一定讀過很多書吧。”
“我沒有讀很多書,我只是比較喜歡思考而已。”
“我給你講講論語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句話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說的,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放到現在未來,他可以體現什么價值?”
“啊,嗯,哦,哎呀,之乎者也,何必想的那么多呢?古人說的道理,我們聽完背完就好了。”
孔先生的臉色有了一些慌亂,從來沒有人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以前人家和他講的,只要考試成功,就可以衣錦還鄉。
然而現在,只能到這個酒店來,找些小孩教教,以證明他是有文化的人。
每個大人都會嘲笑他,包括請他寫字的財主。其實,小孩也只是想要吃一兩顆茴香豆而已。
“這位先生,您的見解真獨特,看樣子您什么都知道。”
“我除了知道我一無所知,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喜歡思考而已。”
孔乙己無言以對,蘇先生出門走了,低著頭,搖晃了兩下。
孔乙己似乎明白了什么,張地主家有很多藏書。不管了,當那些地保不存在,況且竊書也不能算是偷。
月牙兒初升,剛打開書房,就來了一個牛高馬大的壯漢,操著一根拳頭粗的木棍,照他的腿上打去。一會兒,一群木棍,在孔乙己的身上起舞,然后關著又逼打了一頓,直至月牙當空,才被架出大門。
這樣還怎么出去見人呢,不如死掉。不行,還欠酒樓的十九文錢呢。還不起,也得去打聲招呼。不過,這樣去,也太沒面子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清晨,鬧市口,一個轉角的地方,地上放著一個破碗。他蓬著頭發,低著頭,兩腿盤在蒲草包上。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是一個乞討者。
到了傍晚時分,運氣好的話,也就一兩個銅板,就用雙手撐到對面的包子店,買幾個包子。
這一日,趙地主家有喜事。他爬過去趙地主家,想討點酒肉,幾個月沒聞過酒香了。門口的地保操著木棍,就要朝他背上打去。趙地主的兒子連忙走出來制止,捂住鼻子,斜眼瞟了一下,從身上摸出四個銅板,往手上搖了兩下,丟在地上。
孔乙己對木棍有一種恐懼感了,拾起四個銅板,轉身爬走,他已經不知道該去向哪邊了。
他想到了那日咸亨酒店的蘇先生,蘇先生講的話如此簡單,卻又是如此有道理。可是,已經晚了。
他終于抬起頭來,望著西邊斜空的太陽,似乎想到了什么。
艱難的爬到咸亨酒店,微弱的發出幾個字:小二,來一碗酒。酒店掌柜剛剛還在念叨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銅板呢,認出是孔乙己,一大群人的嘲笑聲又來了。
“你還欠十九個銅板呢。”
“下次給,這次的先給你。”
喝完酒后,他又想了很多,作出了一個決定,已經沒有任何臉面在魯鎮混下去了。
從此以后,人們再也沒有看見孔乙己。
“還欠十九個銅板呢”
掌柜的依舊時常在念叨著。
(改編自魯迅《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