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里面有句經典的臺詞:“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能用一輩子時間做到其他人幾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事物的本質呢?
所謂本質,其實包括三方面:事物的根本屬性、問題的根源和現象背后的底層邏輯。
今天我們先來談一談第一個方面:事物的根本屬性。
我們經常聽人說,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智商,情商也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電子商務是個廣為人知的名詞,大學里也開設了這門課,但到底什么是電子商務,你能用一句話給別人講清楚嗎?
一個人要成長,就要克服“貪嗔癡”的人性弱點,那么“貪嗔癡”到底是什么呢?
以上三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準確的回答出來。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沒有看清它們的根本屬性。
01 事物的根本屬性是什么?
一個事物的根本屬性可以等同于這個事物的本質,也就是一個事物之所以能夠成為該事物的那個根本原因。
比如,我們一旦知道交通工具的本質就是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那么我們就會知道汽車、輪船、飛機、公交、地鐵都是交通工具。
02 了解事物的根本屬性有多重要?
我們思考解決一個問題的起點,正是對事物根本屬性的思考與理解。
如果不了解事物的根本屬性,我們就無法回答“是什么”這個問題;
不明白“是什么”,自然也就無法回答“為什么”和“怎么辦”;
回答不了“為什么”和“怎么辦”,我們就無法解決問題,更不能判斷趨勢。
因此,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理解一個事物、論述一個理論、解決一個問題、判斷一個趨勢的時候,都得先從思考事物的根本屬性入手。
03 如何了解事物的根本屬性?
要想了解事物的根本屬性,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給出清晰的定義
定義是對于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給出確切而簡要的說明。
你能給出一個事物清晰的定義,就說明你掌握了這個事物的根本屬性。
比如最開始的三個問題:情商是什么?電子商務是什么?“貪嗔癡”又是什么?
情商就是察覺和管理自己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
“貪嗔癡”中的貪是貪欲,是想用最少的努力甚至不用努力就獲得最大的回報;
嗔是嫉妒,是說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哪怕我過得也不錯,我也受不了;
癡是沉迷,陷于各種即時滿足的低級娛樂上無法自拔。
以上就是非常清晰的定義。
2、做出精確的類比
類比就是當我們給別人解釋新的事物或觀點時,為了便于他人理解和接受,把它類比成人們熟悉的例子。
比如,如果要說明銷售部門、營銷部門和生產部門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說:
生產部門生產子彈,營銷部門瞄準靶位,銷售部門扣動扳機。這樣解釋更清楚,即生產部門負責生產產品,而營銷部門負責確定銷售方向,銷售部門負責實際的外出銷售行為。
如果你能通過類比將一個事物解釋清楚,那就說明你真的了解了這個事物的根本屬性。
3、打出精妙的比方
能夠打出精妙的比方就意味著,我們能將一個抽象事物的根本屬性與生活中、工作中常見事物的根本屬性畫上等號。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的人格分成三個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代表的是動物本性(獸性),包括貪婪、嫉妒、懶惰和色欲等;超我代表著文明、道德約束和社會規范;自我就是現實社會中我們表現出的樣子。
閱讀這段文字,我們很難直觀地了解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間的關系。
這時候我們可以打出一個精妙的比方:
以馬和馬車比喻人的心理,馬車夫(自我)為了駕馭饑餓、貪婪又不聽話的馬兒(本我),要經過一場激烈的奮戰。同時,馬車夫還要接受坐在后座的父親(超我)的教導。
圍繞這三點,只要我們勤加練習,持之以恒,便能掌握了解事物根本屬性的能力。
如此我們遇到問題時,才能快速而準確地解釋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能力的提升。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識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