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卡牌:精進的學習模型——卡牌課程感受回顧

卡牌課.初訓
回看:潛伏多年,角色轉變

3天的卡牌課結束,用一整天的時間將筆記整理成7副思維導圖的內容。回看筆記有很多的信息量,這應該是上過5次課程里,信息量最大的一次課程。半個多月前的出發,開啟了時隔6年的進階。

讀心、進階是自助,讀心是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進階的內容上是對自助的推進,和助人的入門。這兩個課程內容多與自己有關的內容上,而卡牌除了和自己有關,更加深了推動著與他人有關的洞察和影響。想要熟練的運用,能幫助到自己與他人有更好的發現問題方向,那么這就將無法逃避的需要不斷的精進。

助人,是個全新的領域。這對只停留在進階狀態下,多數只能用在看懂人,和解決相關人的問題卡牌卻能催化新的身份轉變。

回來后一時興起,將和性格色彩有關的一箱資料翻出。看著里面套上自封袋的那本《FPA?性格色彩傳道人分享手冊》,這像在課上介紹卡牌時,小卷老師介紹到色卡和撲克牌一樣封藏了的絕版資料。翻開看到來到現場的方曉老師寫的《色學殺入紅學》,還有末尾來自進階課韓宗佑老師的《健全的人格勝過100種智慧》。

潛伏了多年,從自學到基礎中發現自身純紅的“本色”,又在自我修煉中帶來黃色對他人的傷害后的進階精進。而如這是一個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還只是剛剛入門。翻看“《手冊》”中封面頁里面的課程流程,這只是在開啟當中的小小一環。

現場
回顧:復盤是最好的提升

整理復盤的過程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筆記內容也比過去幾次主線基礎的課程要來的厚的多。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有深刻的感覺這是一個全新的“線路”。并不是單單在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進階課程中,那樣一個主題無限擴散的畫面。這就像開枝,等待這后面的散葉。

紅色的我總是會有忘性,也想著如果沒能盡快將各種運用方法進行內化。“卡克”的概率總會不斷提升。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追問”環節都能夠有很好模擬自己能問些什么。也能在過往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來自實踐中的“問題”。

現場初級牌陣和中級兩招快速的牌陣,除了能挖掘問題的方向外,更多還能給人立馬和你的關系開始漸漲的用途。這就使得興許在往后的時日,大伙會將這些用的如火純情。

而現場的親子卡牌,其實給我是有所震撼的。因為這是無數人的問題,在擺牌時的“折翼翅膀”也能自我洞見到,這自己都能給自己做解析的問題。或許在很多時候僅僅是停留在“知道這是個問題”,我想很多不管年級是否相仿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雖然能知道,卻長時間無法做出改變。興許這個牌陣起到的是一個有圖案的印記給你牢記,讓你能夠在下動力后的改變。

這也讓想到第一天,當用溝通卡時。好巧不巧的被那張“一直以來你都是……的嗎?如果不是,過去是否發生過什么?”扎中了牌面“批判性強”。瞬間引發腦海里一連串的腦電波,心想對于一個曾經沒能活出“本色”,已經開始追尋的人來說,這張牌提醒作用的“殺傷力”無比之強。

在繼續整理親子牌陣過程中,除了“翅膀”牌的“V的正反”,還發現“一的‘正逆平‘’”還有“W”陣勢。這個整理演化的過程,伴隨著后續小小的引導思路開篇。一瞬間徹底感覺卡牌這陣型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威力的“玩法”完全比沙龍中看到的大的多得多。

每一次復盤會有很多的驚喜,這就像我之前在青年發展項目中領教的“Review”威力一樣。每一次來自于他人,來自于自己不同的“聲音”都會是一場你自己想不到的提升。

性格色彩學員總督導-小卷老師
實踐:功力漸漲

三天的課程中其實還有一些些好玩的事情,那就是來自對于同組其他學員的洞察。也許這也就是我會那么喜歡“湊熱鬧”,參與一些會讓一群人有一段時間接觸的項目一樣。去洞察別人,發現很多“真相”和值得吸收的地方。

這次同組其實有很多極其“好玩”的牌陣,先說一副“缺色”的雙色鼎力牌陣(右邊6張黃,左邊中間2綠4藍),直接成為課程上沒紅的“國寶”級人物。卻在兩天的課程中,不斷有低語交流,還能開懷大笑。看著這位醫生的牌色,一時間讓人想到了《歡樂頌》里的趙醫生。長期的工作狀態,確實能使一個人有很多來自本質以外需要成為更好自己的顏色。當然還有像最后《不見不散》女嘉賓一樣,初見時給人感覺的很有“霸氣”。

現場的“神秘”嘉賓樂嘉老師的出現,讓對紅加黃那種行為模式中“對你好”的要求方式,有了極其強烈的吸收。也就讓我想起之前那“呼風喚雨雷厲風行”的紅加黃CXO,那種不顧別人感受的讓事情能落地。還有來自種種紅加黃,過當時的“魚死網破”。也能在內心能解開一場堪比男版《歡樂頌》般的橋段經歷,過去只能看著干瞪眼,至少現在比過去更有底氣。

當然我們會在生活中遇見形形色色,具有后天修煉、改造的人。過去在遇見的過程中,有時遇“事”,有時遇“情”。沒有好的辦法“解決”,有時沒有好的引導方式。可這不斷提升的,總有了開始不斷更好的自己。卡牌的實際威力就像現場樂嘉老師說的那樣,——有了東西要用才能有用。也正是只有在這用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神奇的“學習模型”。在嘗到“甜頭”,就是促使自己不斷在洞見和修煉的雙向循環,還有從洞察他人開始到修煉洞見新的自己的過程。
在已經發掘真實自己的路上,不斷前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性格色彩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會不斷“有用”。依稀記得樂嘉老師空降月初的卡牌課時說的那句話“你要用才有用!”,不管是卡...
    Tley_ban閱讀 949評論 0 50
  • 曾經對心理學特別愛好的我,由于后來家庭工作原因,沒有繼續去學習深造!上次宗旨老師一次偶然的卡牌分享,讓我對卡牌...
    深圳玉蓮閱讀 874評論 0 1
  • 老想有塊地,全部種韭菜。喜看來生發,一茬一茬割。
    瘦人碗子閱讀 399評論 0 2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Su 每每在爛俗的泡沫劇、電影里聽到這樣類同的語句:“為了你,我可以去死,可以去做...
    ManjusakaAi閱讀 336評論 0 3
  • 一、小習慣,大改變 1.微習慣的驚人力量 人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
    直帥閱讀 24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