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萍子說要寫一寫我,本來是要拒絕的,因為像我這樣的人,再普通不過了,沒什么寫頭;但就在同時,我想到了很多什川的老魏,他們和我一樣,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梨樹,在黃河邊站了一大片,寫寫他們站立的姿態還是有意義的。
我沒有來及向萍子說出我心目中的老魏會是什么樣,但在我心中,什川長大的老魏寫出來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同在什川這樣一處山環水繞的土地上長大,喜歡這里的古梨樹和梨花,把“我們”經常說成“完”,愛吃馓飯和疙瘩,性情耿直,脾氣倔強,心底善良,勇于擔當。男人是“天把式”,舉起沉重的云梯就像一位武俠,生生世世操務“高田”;女人既能幫男人扶梯,還可以背起太平鼓,在什字街上打鷂子翻身……老老魏們600來代代接力創造了古梨園,老魏們現在又在努力傳承梨園文化的精氣神,建設家鄉,用生命守護著黃河邊那一片古老的梨園。老魏們愛花果園的家鄉,將老梨樹視為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來呵護,就是在生活最困難,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也不會去砍老梨樹。
但是今天,小魏們進城了,老魏們老了,舉不動那些沉重的云梯了,他們只能看著一天天憔悴的梨樹默默無言……
感謝萍子寫了老魏,其中有不少過譽之詞,我沒有刪,原文呈上。我認為那是萍子呈現給古梨園的敬意和禮贊,是古梨園的感召讓老魏做了些許本該做的事,就讓它慢慢和歲月一起沉淀吧。我想,這里的老魏其實并不是我,而是家鄉那許許多多的老老魏和老魏們,是他們用600年的接力、用無數生命的代價才成就了什川古梨園,他們才是真正令人敬仰并要載入史冊的人……
? ? ? ? ? ? ? ? ? ? ? ? ? 老魏
臘月的一天,一位皋蘭的文友發來一條微信 :萍子,老魏有病住院了,都好幾天了,我們準備去看看,你去不去?我趕緊回應:肯定去啊,你們出發了聯系我 。老魏會病重住院,我仍然不愿相信,因為每天我都會看到老魏平臺更新的文章,有時一篇,有時兩三篇,幾乎沒有間斷過,每天寫著文章的人怎么可能住院呢?
其實,到文友聯系我為止,我已經有近乎大半年的時間沒有在老魏的公眾平臺寫過文字了,也好久沒有過聯系和交流了,忽然覺得,在不知不覺間,一份珍貴的情意竟然淡漠了。說到珍貴,是因為在我的內心里,老魏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老師,在我認識的人中,他是最讓我敬佩的一個人,他的品德,他的執著,就像一面旗幟,指引和影響著我的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這句話。
最初認識老魏,是源于一篇關于倡議保護家鄉古梨園的文章,這篇文章讓我有很多的感觸,循著這篇文字我進入了老魏的新視界,看到了更多關于家鄉的歷史,關于古梨園狀況的文章,從這些文章里,感受到作者對于家鄉真摯的情懷,對于古梨園的擔憂,看到他對梨園保護做出的奉獻和努力,內心洶涌,心里對作者不由肅然起敬,忍不住在平臺留了言,沒想到很快收到了老魏的回應,希望我寫一些關于梨園和鄉土情懷的文字,我和老魏就這樣相識了。
其實老魏離開家鄉在蘭州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但他對家鄉梨園的情懷近乎癡迷,他一有時間就回到什川四處奔走,向政府反應和呼吁保護梨園的重要性,向人們宣傳梨樹對于家鄉未來的意義,每看到砍掉一棵古樹,都讓他心疼不已。為了古老的梨園,他內心焦慮,夜不能眠。很多人被他的文字喚醒,被他的執著感動,和他一起參與到保護古梨園的行動里。
在什川的歷史上,古往今來,提出并站出來保護古梨園的,老魏是第一人,哪怕受盡誤解,遭受非議也絕不回頭,很少人能有他這樣的胸襟,也很少人能做到多少年如一日的堅持,世間真的有一種人,不圖私利,不記得失地去付出。老魏對于家鄉的奉獻和意義,也許多少年后家鄉的人們才能明白,也才能知道老魏其實是應該載入家鄉史冊的人。
老魏還讓我敬佩的,是他對文字的熱忱,他憑著對文學的執著踏入了文字的殿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記者,他的文字里充滿了一股熱情,一種對自然世界的熱愛和追尋,他記錄平凡世界里溫暖的親情,點滴的感動。讀他的文字,就像是觸摸一個平和,溫情而多彩的世界,非常具感染力和正能量。
和老魏認識久了,看他的文字多了,覺得老魏真的就像一團火,會讓接近他的人心中也燃起蔟蔟火焰。我和老魏最多才見過五次面,他身材高大,濃眉大眼,說話不緩不疾,條理清晰,是那種很沉著持重而又不失親和的人。他的學識淵博,很健談,時不時會幽默一下,我甚至覺得,他是個說話煽動力很強的人,因為每次和他說完話,一種不可思議的勇氣就動力就在我心里升起,這也許就是他的人格力量吧。
一個陽光暖暖的冬日,幾個文友和我在陸軍總院會合,一起去看望了病榻上的老魏。老魏呼吸有些緊促,精神稍顯乏力,他說是肺部和心臟出了些問題,再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我們開玩笑:住院也不安閑呀,還要寫文章,更新平臺,讓人都不相信你住院呢。因為怕影響別的病人,稍微說了一會話,我們便趕緊離開。
正月十四在家鄉看完社火,在什子里遇到了老魏,拿著相機,半邊臉上帶著油彩,我想一定是玩社火的人故意給他抹的,就在心里偷偷地笑。十五的上午,吃過同學家的臊子面,一起去拜訪老魏。老魏家的大門口長著兩棵高高的槐樹,上面筑了一個喜鵲窩,兩只喜鵲正在樹上吟唱著歡歌。老魏曾好幾次在他的文章里寫到過,他們比鄰而居,和諧相伴,因為這對特殊的鄰居,給老魏增添了很多情趣和快樂。
老魏喜歡家鄉梨園的氣息,喜歡安詳平靜的田園生活,他常常在周末回到這個鄉下的家里,出去四處采訪,或者安靜地寫作。老魏家院落里有個小菜園,夏天的時候菜園里長滿了各種的蔬菜,開著各色的花朵,一架花藤眼看就要爬上墻面。我對老魏說,你這真的是神仙的生活,詩意的日子。和老魏一起聊天,兩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外面傳來鑼鼓的聲音,意猶未盡,但十五的社火也是不舍得錯過的,于是起身一起去看社火。
第二天寫了《社火 ,一場梨園的最美狂歡》發給老魏,覺得能和老魏一起,用文字來為家鄉盡一點心,出一份力,是一件特別開心和滿足的事情,能認識老魏,真的很好,導師般的醇厚,知己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