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寄存的禮物

2016年7月10日,不知為何,自如此酷暑的天氣竟然患了重感冒,頭腦昏沉,昏睡到11點才醒來,看了看窗外那些不認識的字符,覺得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異鄉人”。手機充滿了電,不知設置了一個提醒,所以打開手機就看到了7月10日的特別標注提醒:畢業五年,海漂4年。

5年前,坐著火車離開了舊的一城;4年前,落地素萬那普到臨了新的一國。5年前,我珍存了一段畢業的視頻,是委托我一個學妹拍的,是大學剪輯成影像的一個小vedio,其中也有一段是大學幾個好友的隨機采訪。我當時拿到刻錄好的光盤后,想著當下看一看也就是繼續在畢業感慨中增添一份單純的懷戀而已,別無他用,所以就想,五年后再看吧。于是我把它轉成電子檔存在了電腦中。接下來的5年換了三個電腦,由于太占內存,我也把它從電腦轉存在移動硬盤里。可怎料想三年前因為自己一個不小心的操作而格式化了,好在后面用各種方法,又恢復復了這段影像。

沒想到5年后的這一天我會在如此病態的狀況下來打開這份5年前寄存的禮物。整個視頻長度大概是1個半小時,那個控制記憶的小開關時不時的開合,有些事情我已經忘記了,有些事情本該在5年前知道結果卻到今天才被我知曉,而最為關鍵的是我一直覺得自己沒太多變化的“自以為是”卻似乎被印證為變的“天翻地覆”。于是,作為一個呼應,盡管現在沒什么精氣神和力氣,但也還是要寫點什么給5年前的自己和小伙伴們一個交代。

之前,太過在乎了“求同”,這并不是一種包容,反而是有一點狹隘。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大學生活,拋除學習之外,我還真的是“思如泉涌”,不過在采訪中關于我想得多的這件事大多不是“褒義”的。外在的呈現和內在的獨處過于兩極化的分散,以至于我現在回想起來,大學沒得個什么憂郁癥已經是萬幸。我在前一段時間的測評中,報告中有一項是“說服力”和“掌控欲”,我竟然都是滿分。而我覺得這種特性在大學時候真的是有點處于“巔峰”。

我還挺佩服當時的自己的,雖然經常把自己搞的也是心力交瘁,但是只要有一個目標,總會想方設法的把它變成現實,不管是用自己的力量還是動員其他團隊的力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其他的評價和聲音,這個狀況我是在畢業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的。

我沒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很多人眼中有“高高在上”的傲氣。這是我到今天才得知的。其實如果要找一個恰當的理由來解釋5年前的自己,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己對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應該有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理解的不夠透徹。我的錯希望周圍人可以避免,我的對希望你們可以效仿,這是我對我周圍人的價值所在,可是現在來看,我的對與錯和其他人又有什么關系呢?生活中能抽象出來對普遍事物加以簡單“對與錯”評判的能力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更何況是在大學這樣浪漫與書生氣、信仰與理想感并存的地方。

我要夸我自己的是,在vedio中大家點出我的問題和弱點以及對未來的建議,其實都是在我畢業之后沒多久就已經自我意識到了的,所以雖然我到現在才知道這些問題原來早已在六七年前就徹底的暴露,但是好在,5年后的我已經不把這些問題當成問題,反而感謝當時那些能發現我身上問題的朋友們。

其實說到底啊,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外表和一個故弄玄虛的的“說”的本領,而真正內心的強大和對萬事“想太多”的特性把自己拉入了一個糾結反復的惡性循環。歸根結底,還是拿捏不好如何去呈現和取悅自己。我對其中一個問題的印象比較深,就是問大伙有沒有我向他們求助幫忙的時候,似乎大家的回答都是統一的,覺得我是不需要幫助的人,或者說也幫不了我太多。這個問題到現在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向外部尋求幫助,只會默默的想著我應該怎么去 解決我手頭上的事情,又怎么樣去幫我的哥們朋友們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不會表達是淺層次的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對那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關系,總是沒有底氣和自信去使用。

今天在來看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是覺得我始終還是憋在自己的空間里的,這也是后來我總說我很內向的重要原因。而現在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其實在內心認同感中,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人與人中倘若真的沒有一些共患難的經歷,是很難做到完整的平等的。我又聯想起來那個我認識不久,對我影響頗深的一個“偶像”(只是我這么喊他罷了),當我明明知道自己的境界、見識、成熟度不如他的時候,也會自然而然的變得保守而謹慎,盡管也是朋友相待,但是和他對話的時候也難免會有點緊張。這種是人自然而然的一種心理,因為我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和對方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去做交流,只不過有些人當面對這樣的差距的時候,會選擇放棄,而有的人會選擇試試接觸而已。人真的是一種喜新厭舊的動物,同時人也是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希望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的愿望。所以需要具備一雙能辨別的“慧眼”,那些真正令自己感興趣的人是因為他自身有趣,還是一些浮躁的外部幫他渡了金,那些樂意與我交流的人是因為我人有趣,還是因為喜歡我的外在而造的殼? 同時也要清醒的認知到,人與人之間廣泛存在的不同不應該成為我自身把人分門別類用不同態度和話語待之的誘因,做一個有涵養的人,應該至少學會如何讓別人感到舒服,而不是奢求別人的喜歡。

就像其中一個朋友在5年前告知我,說我不應該那么開玩笑,不要“打官腔”。如果是5年前,我可能還是會打個電話過去,去做一番解釋和我的理論申述。而現在我想更多的則是應該耐心的體會每個細節,然后不做解釋,去盡量讓自己的情緒和快言快語能準確的傳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

要始終明白:你永遠沒有一些你相信的人心目中的“你”想象的那么好,你也永遠不像一些你不關注的人心目中的“你”那么差。所謂的人要有自知之明,應該就是道明,本真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所以今天,當我打開這5年前寄存的禮物。我是懷著一份“懷舊”的初衷開始的,卻不曾料想經過一天的思考和沉淀,讓我覺得這份禮物,是5年時間帶來的真正關于我自己的思考。因為當初的禮物是我做的,所以5年后自己收到禮物,就能觸碰到當時自己在做這份禮物的初衷,就能更明白我當初對我五年后的自己有怎么樣的期許。

我想,我還是找到了它的意義,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我能更沉心和坦然的在我自認為可以考慮清楚的問題范圍內,更多的關注我自己,而不是那個別人眼中的自己;我能更快速和準確的在我所接觸的我自認為可以算是人際圈的交友范圍內,更多的發掘每個人的閃光點,并用更理性的感知來劃定我與他、她的關系。 我們常說八面玲瓏是個貶義詞,而事實上,當人對自己有足夠的感知和有足夠的智慧,有里向外地,會滲透出來一些氣息,這種氣息是尊重,是自然。堅信自己的善良底線,也就能讓所有的方法論散發出人性之光。

我又想給我5年后的自己再錄一段視頻,只不過,不再有人幫助我,現在讓我感興趣的朋友們也散居在全球各地,我也沒辦法預留驚喜,在未來某個時間段去聽到現在的朋友會說些什么。所以, 想個辦法,如果可行,我還是要再做一下這個事情。像極了播種,用心中下當下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開花。


謝謝5年前的小伙伴,謝謝幫我錄制視頻的小學妹,謝謝接受采訪的朋友們,當然,也謝謝自己當初的那份堅持,能讓5年后的自己更加清醒、更加篤定地走好眼下的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也許在我們一生中,你也許只愛過三類人,你的親人,父母,孩子,愛的力量無窮無盡,父母對我們的愛無以倫比,父母的愛恩重...
    香香86閱讀 529評論 1 1
  • 用力喜歡一個人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嗯。。。我覺得宛如一個智障 可能這樣說太偏激,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我的大學室友...
    大只醬閱讀 1,277評論 0 1
  • 旅行的路上,滿眼收盡了綠色,養了眼,潤了心,就連呼吸都讓你細細地去品味!恨不得咂嘴嘴,把這自然風光吃進胃里! 其實...
    掃云閱讀 458評論 17 13
  • 菇涼,小伙伴今天終于來啦^_^ 開心、開心、開心 互聯網的力量無限大 小伙伴們,因互聯網相識,從未見面,就像多年老...
    星球里的外星人閱讀 22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