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答應自己,不再
你現在做的事情
有一些人
一輩子都不能經歷
事無大小
用心把它做好
你現在認識的人
有一些人
一輩子都不能遇到
天大地大
相遇便是緣份
人生不過
悠悠幾十載
答應自己
不再輕易地就去依賴他人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不再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豈可辜負這歡娛的世間
不再考慮能得到的回報
只享受付出時的快樂
不再悔恨昨天擔憂明天
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
不在為瑣事而自尋煩惱
多走心修煉體魄和靈魂
不再在意那些曾經惱人的人和事
就讓它隨風飄遠
不再奢望貪圖
享受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
不再因迎合討好而違背初衷
每個人都該活出自我
不再為批評而煩惱
只把它當做是另一種認可
答應自己
不再便要不再
許給自己的諾言
更該努力兌現
讀書筆記:
注:原書中每個章節都給出來具體的事例,這里只是列出了經典文摘,有興趣的望通讀全書。另外,因為版本原因,章節劃分可能有所不同。
序言
*其實我們心里都清楚,那些能當眾闡述想法的人才是有領導力的。
*我們從來不為應付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去做準備,因此,壓力來臨時,我們就像一個書呆子跳起芭蕾。《如何正確處理煩惱》(大衛?斯柏瑞)
*我們都知道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的問題并不是無知,而是不能照著施行。
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
*我們首要的是從身邊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不是總看著虛無縹緲的遠方。(湯姆斯?卡萊里)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承擔就足夠了。(耶穌)
*一次只通過一顆沙粒,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對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懂得快樂,享受生活
擁抱今天,不能蹉跎
感受安全,坦然述說:
“無論發生怎樣的災禍,
我都會
積極度過。”(古羅馬詩人賀瑞斯)
*想一想吧,今天逝去的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丁)
*人們的本性是明天可以吃果醬,昨天也可以吃果醬,但今天不準吃果醬。
*用鐵門把過去和未來隔斷,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
*擁抱今天吧,向著黎明致敬!
排除憂慮的“萬能公式”
*憂慮的最大危害,就是會毀掉一個人聚精會神的心志。
*要樂于接受可能出現的不幸,因為,能接受既成事實,是戰勝接踵而至的一切不幸的第一步。
*平和的內心能頂住最壞的境遇,能挖掘潛能,煥發新的活力。(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啊,豈能辜負這娛歡的世間!
憂慮能危及生命
*不知道如何排解抑郁的人容易早逝。(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卡爾博士)
*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在于他們只想治療患者的軀體,而不是醫治他們的心理。事實上,精神和肉體是一體的,密不可分的。(柏拉圖)
*上帝會寬恕我們的罪,可我們自己的神經系統不會。
*我不知道有什么會比一個人能通過堅強的意志力去改善生存處境,更令人振奮的了。如果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著他的理想努力,努力追求他所期望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梭羅《瓦爾登湖》)
分析憂慮的基本方法
*倘若人們肯專心于查明事情的真相,他們的憂慮便會在理性之光中瓦解。
消除習慣性憂慮
*人們能夠專心于工作所產生的鎮定,會有助于人們獲得舒適的安全感和內心的寧靜與歡樂。(《忘卻痛苦的藝術》)
*站起來吧!各位!我們在瑣事上討論得太久了。(古希臘哲學家伯里克利)
*幾乎所有的憂慮和哀傷都是來自人們的想象,而并非來源于現實。(喬治 庫克)
*逆來順受,就是你踏入人生旅途的必修課。(叔本華)
*天堂在你心中,當然,地獄也在。(耶穌)
*祈求上帝賜予我寧靜的心靈
去接受無力扭轉的情境
請賜予我無上的勇氣
改變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請
賜予我智慧
能將這二者的差異分清
(美國神學教授尼布爾博士)
*智慧的人永遠不會為過去所失去的悲傷,他會愉快積極地尋找彌補損失的妙方。(莎士比亞)
在心中憧憬美好的生活
*你所自以為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恰恰相反,你怎么認為你自己,你就會是怎么樣的人。(諾曼? 皮爾)
*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病痛可以與精神上的痛苦相提并論。
*能戰勝自己的心靈比攻占一個城市還要偉大。
*心靈,即是自我的殿堂,
既可以是地獄中的天堂,
也可以是天堂中的地獄。(彌爾頓)
*除了你自己,什么都不能帶給你心靈的寧靜。(愛默生)
*傷害人的并非發生的事情本身,而是他對所發生事件的看法。(蒙田)
*一個人如果改變了對事情和他人的看法,那么事情與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變化。如果一個人的想法有劇烈的改變,他就會驚訝發現生活的世界也在急速變化。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以吸引他們所有的,人的內心都有一份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我們自己。所有人都是自己思想的直接產物。一個人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才能有所成就。拒絕積極進取思想的人只能滯留在悲慘的深淵中。(《思想的力量》詹姆斯? 艾倫)
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
*當我們對敵人心存仇恨時,就等于賦予了對方更大的力量戰勝我們。
*充滿愛意的粗茶淡飯,遠勝于心懷仇恨的山珍海味。(《圣經》)
*對敵人的仇恨燃起的怒火,會燒傷你自己。(莎士比亞)
*棍子、石頭也許能打斷我的骨頭,
但言語休想傷害我。
施恩不圖報
*一個憤怒的人,渾身都是有毒的。
*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你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從一般人身上得到。(約翰遜)
*忘記恩惠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們一直期待別人的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
*快樂的秘訣在于只享受付出時的快樂。
*懂得人生的人,理想境界是享受助人的快樂。(亞里士多德)
盤點你的幸福
*我們很少去想我們已經擁有的,卻總是想自己還沒有的。
*人生應該有兩項目標,第一,擁有你想要得到的;第二,要能夠享受它們,只有聰明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做回你自己
*沒有一個人會不幸到應該成為其他什么人,他只該是他自己。
*每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認識到,嫉妒和羨慕毫無用處,模仿他人更無異于自殺。因為無論好壞,人都必須堅持做回自己。雖然宇宙廣袤,充滿美好的東西,但只有耕種自己的土地,才能得到收獲。上天賦予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自己努力嘗試運用,才知道這些能力到底能做出什么。(《論自信》愛默生)
化不利為有利
*兩個人由監獄的鐵窗向外望,
一個人看到滿地泥濘,
另一個卻看到滿地的星光。
*人生就是這樣,如果斷了一根琴弦,那就用剩下的繼續演奏。
面對批評帶來的煩惱
*庸俗的人常因偉人的錯誤和過失而感到巨大的快感。
*刻薄的批評往往也表明了對你成績的認可。
*如果你才能卓越,就注定了要被別人批評,所以還是想辦法習慣它吧。
*與其等待別人來攻擊我們和我們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動手先把它做好。
保持充沛的精力
*在疲勞之前休息
*想象自己柔軟得像雙舊襪子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分擔我們的憂慮與煩惱,我們必須能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有人愿意傾聽我們的痛苦,并能理解我們。
*工作本身并不能使人產生疲倦,憂慮、挫敗感和煩悶情緒才是疲倦的根源。
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我覺得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如此多的年輕人,從來都不去認真思考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情一個只為了掙錢而工作的人,這種人在工作中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