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互聯網行業,感覺特別漲見識。見識其拼命擴張,瘋狂招募,還見識了太多像兔子一樣跳來跳去的“人才”。好多人簡歷上平均在一家公司的任職時間只有幾個月。很佩服聘用這種人的公司,有膽量!
這行業,“快速”成了信條與標準。太多人想走個捷徑弄個爆款,或期待資本運作包裝上市一夜暴富。就連讀書,都整出個“解讀版”,號稱把知識當貨賣,你沒時間讀有人幫你讀。還真有人迷信這個,期望速戰速決,以為吃了速食面就能得到各種營養了。土樣土拿衣服。
業內某公司招項目經理。兩個學歷相同、背景相似、經驗相近、專業水平相當的候選人進入最終的雇傭決策流程。
HR推薦B,可業務老大最終選了A。因為“A回答問題速度快,思維敏捷。B雖然沉穩,但是回答問題要思考,說話速度慢,感覺太軟。這么挑戰又關鍵的項目,性子軟的人怎么能推動呢?”
我們常常僅通過不到一個小時的面試來為一個雇傭決策做最終決定。在這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往往很能分享自己特殊經歷或過往建樹、熱情且健談、看上去快速反應、快速做決定的候選人更受歡迎。而說話前必先思考、重視深度但內向的候選人往往被冷落。
可是結果如何呢?A看起來是快,但只三分鐘熱度。項目過程中有問題,未經審視就匆忙判斷,急于求成,反而后來需要再調整,拖慢進程。項目推動需要溝通,有人挑戰,他就強壓,搞得別人不配合。結果不得不換掉他,項目失去最好時機。
B進了另一家公司,說話雖然不多不快,但每句話都顯示出思考的深度和承擔的勇氣。不畏挑戰,直面挫折,把握項目關鍵點與節奏,走一步有一步的落實,溝通高效,方案周全,決策正確。很快就被提升了。
太多人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行動速度快而跳脫。稻盛和夫卻欣賞像烏龜一樣踏實做事與堅持的人。可惜,現在這樣的人還是太少。
任何工作任何領域都是積累,路線不特定,但磨練不能少。缺少積累,有可能知曉專業,但遇到實際的場景,就抓瞎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或給出方案。創新也是,不是某個時間快速地想出個點子就叫創新了,創新意味著一個極其痛苦的孕育過程。時間不到,孩子根本出不來,還常常難產。
成長和成功,哪有那么多 “捷徑”!只能一步一步前行,一個難點一個難點征服。只有在每一個“當下”做好,持續投入與耕耘,從“生手”到“熟手”再到“妙手”的一道道門檻,才能被甩在身后。你才能驀然回首,笑看風云。
迷信速度,不如崇拜踏實。